B15: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盲点
孙奕欣
  孙奕欣

  复旦大学

  附属中学

  高三(10)班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盲点》,书中提及这样一个观点: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有违自己推崇的道德标准,这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盲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习惯臆想出一个所谓的完美的道德世界,其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主观评判标准。当遇到一件事需要人们去判断正确与否时,先入为主的经验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定势,有人还会喜欢以偏概全,甚至不明事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是人们潜意识中的一个盲点在作祟。这些人在看别人的所作所为时,往往会变得目光如炬;转而审视自己的行为时,目光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即所谓的:人最难看清的,恐怕就是自己了。事实上,许多人际关系的恶化,道德标准的沦丧,追究根源,几乎均源于这类盲点的扩张效应。“先入为主”,降低了沟通了解的意愿;“以偏概全”,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原有的成见。我们祖先推崇几千年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道德标准早已有失偏颇,久而久之,当然就失去了互动和信任的空间。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的思想境界之高,从《陋室铭》就可窥见一斑。但其中这句对交友身份的划定,却也无法超然于一般思想界限之外。知识分子的朋友就是知识分子,而平头百姓则永远难登大雅之堂,这种意识中的缺陷被无限放大,与儒家文化“仁者爱人”的思想相背离,就连这样博学的大儒都无法免俗。人们崇尚的道德标准难道就没有局限性和盲点吗?

  当今社会,自身意识与实际行为相矛盾的情况,其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人明白闯红灯违反交通法规,但浩浩荡荡的“中国式过马路”景象依然心照不宣地每天上演;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是每个市民应尽的义务,但为了方便自己随手乱扔垃圾几乎成为社会一大诟病……

  曾几何时,人们终于在徘徊和反思中寻找到了缩小盲点的捷径: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广更宽更高层的全面对照,需要从容顾盼和理解包容的襟怀,唯如此,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唯如此,才能以空杯的心态去接受新人新事,才能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律己的为人原则……人需要摆脱长久以来的思维束缚,消除潜意识中的某些思维倾向的影响,才能让心灵的微光瞄准盲区,射中盲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园林(国画)
盲点
我的另一片天地
积极聆听
我的舞蹈家梦
iPad和双刃剑
彩色围棋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B15盲点 2013-11-03 2 2013年11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