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想象电商抑制高房价
何小手
  何小手

  口才上佳的阿里巴巴集团与淘宝创始人马云发表让人惊艳的言论,称自己不关心“双十一”的成绩,而希望借助电商模式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双十一无论做到300亿还是350亿,我就是想让房地产商感到震撼,让他们知道,不能再继续做这样的(房地产)投资,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新的趋势上面。”

  房奴或者正争取做房奴的人们,容易受到马云这番豪言壮语的感染,他的只言片语似乎呈现出一位企业家的公共关怀,很能代表普通民众的立场。不难理解,上述主张或会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不排除有人开始想入非非,将房价下跌的希望,寄托在充满生机的电商产业。

  然而,在专业人士看来,马云发表的这番言论,并非简单的情绪动员,其结论符合一定的经济学逻辑,即随着电商的发展,商业地产需求下降从而带来房价的下跌。可惜多数人并没能理解这层意思,这不仅是因为知识结构的缺陷,马云过去留给民众的印象,除了作为一位出色的商人,其魅力还在于他的“导师”气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各种励志的桥段,青年人视其为榜样,在此基础上,当他表达对房产界的“成见”时,就意味着“导师”气质与批判精神合流,如果注意观察,你或许就可以发现,它们是当下中国互联网偶像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马云的这番言论受到多位知名地产商的批评,可惜的是,即便批评者有理有据,粉丝甚众,仍然难以占得上风。这一局面涉及另一个因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民间对高房价痛恨不已。

  任何对低房价愿望的无视甚至无情鄙视,都意味着站在民众的对立面。尽管高房价由多种因素导致,但在舆论场,房产界一向被视为暴利行业,房产商更是被视为典型的中国式资本家。

  在公共治理领域,也经常可以看到房价情结导致的批评倾向。那些通过卖地而扩充地方收入甚至收获政绩的执政者,或者一手经营城市,力推造城运动的领导人,往往受到质疑。大同市原市长耿彦波近来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对他褒贬不一,但批评部分则主要集中在他的“造城”。无独有偶,就在马云发出通过发展电商来抑制高房价的主张后,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提到,不少腐败落马官员的绰号都显示与“建设”的关系,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被称为“李拆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被称为“扒市长”——“‘建设腐败’成权力寻租重灾区”。

  这些绰号让人想起封建时代的地主形象,它们是高房价时代对腐败官员的特殊赐予。与之相对,马云描述的电商前景则让人向往,它之所以让民众兴奋,显然不在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种想象:电商兴旺,房价下跌,泡沫破裂,只剩下空空如也的鬼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民生解读
   第A05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民生解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体坛轶事/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一线调查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凝聚改革共识 回应百姓诉求
通用? 不通用!
以直报怨
老人的“守夜天使”谁来担当?
一指禅
想象电商抑制高房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想象电商抑制高房价 2013-11-18 2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