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慕尼黑人不叫啤酒节,他们叫十月节。假如你去问一个慕尼黑人,德国人,啤酒节怎么回事,他们多半回答你不知道,没听说过。但是说到十月节,他们都会告诉你,那是一个盛大的节庆,全民参与,敞开喝啤酒。因为十月节主要喝啤酒并且喝的量巨大,要喝掉好几百万升呢,啤酒商集体幸福得要晕过去,巴不得全世界都来加入,不叫它啤酒节还能叫什么呢。
慕尼黑的十月节起源于一场婚礼。两百年前的十月,巴伐利亚国王给儿子办结婚庆典,赐全国民众免费吃喝,无论贵贱一体狂欢,在王城——就是现在的慕尼黑老城外的一个大草地上,喝酒,骑马,射箭,跳舞,玩得不亦乐乎。因为玩得太高兴,第二年的十月,大家决定照样狂欢一场,以后就成为定例,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现在的十月节从九月的倒数第二个星期六开始,连续十六天,直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才结束。主场就是当年的大草地——当年的新娘芳名特瑞沙,当年狂欢的地方也就叫了特瑞沙,如今早已是城区,每年十月节的重地。
我们一行都不好酒,也没在意啤酒节或其他什么节日,按计划到慕尼黑时,正好是九月底。我们订的宾馆就在特瑞沙北面,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图的是离火车站近——欧洲的城市都以火车站为中心建成,衣食住行无一不便。下午从英国花园返回时只见地铁里人流如潮水,男的着格子衬衫吊带裤,女的穿白色花边上衣,紧身背心裙,外面系大围裙,一色古典巴伐利亚山地居民服装——德南阿尔卑斯山区从前是巴伐利亚公国,现在是巴伐利亚州——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正是我们回去的方向。出了地铁站,台阶下就是特瑞沙草地。可供策马射猎的大草地有半个王城那么大,大帐篷首尾相接,人多的呀,就像节日观灯的南京路豫园。我们想看个究竟,也奋力挤进去。哪里还有空座位!简直立足都难!到处是啤酒桶,到处是烤鸡烤蹄髈,男男女女全都是一升装的大玻璃杯,聚光灯打到的地方有摩天轮,有表演,有互动,全都疯了,不疯何以狂欢!
草地西面的高地也叫特瑞沙高地,边上的大道叫特瑞沙大街,我们挤累了,就出来上了高地,在街沿坐下望野眼。天暗下来,人还在向里面去。斜坡上零零散散躺着青年男女,有一个人的,有三五成群的,也有两两成对的,有的是醉酒,有的是醉酒亦醉心。下面草地上的细节已经看不清楚了,唯见灯光明亮处酒杯与杯里的酒亦明亮。一边的出入口排着一溜白色的环卫车,司机在旁待命,一桶桶垃圾不断拉出来,装车,开走,再回来;他们不能喝酒。
身后街边的酒吧跟往日一样明亮舒适,却是空荡荡无人问津,也是怪了,不就是喝啤酒嘛,哪儿喝不是喝,可就是彼此冰碳两重天。一个民族,在文雅的时候充分文雅,痛快的时候尽情痛快,先进的地方不断超越,传统的地方不变持守,无论如何是可爱的,可敬的。
夜晚的巴伐利亚有点凉了,我们没在特瑞沙看他们彻夜狂欢,信步回到宾馆。宾馆天天客满,酒吧也有啤酒,当然还有红酒,白酒,女酒师笑盈盈地跟啤酒一样明亮,不由得你也笑盈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