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东京一个小时火车的镰仓,拥有无数古庭院、寺庙、湘南海岸和海边的江之岛线,无数日剧在这里取景,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和广濑丝丝主演的《海街日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听我吐槽这部被称为“小津式《细雪》”的影片之前,先用四姐妹的美照洗洗眼睛吧(其实也是闺蜜合影指南)。
在戛纳排了半天队去看了那部金棕榈竞赛电影《海街日记》。本想接下来再看《疯狂麦克斯4》,但从卢米埃尔厅出来之后就没了胃口。不过,很推荐你这样尝试一下,一个古井不波,一个狂暴撸破,连在一起看的话,保证精神分裂,欲仙欲死。
《海街日记》在戛纳官方公布的英文名是“OUR LITTLE SISTER”,一开始以为这是另一部电影,叫“我们他妹”,以为是哪个叛逆少女或者命运多舛的奇女子的故事。但看完电影,感觉这名字还真是准确啊,原因很简单,这故事太和谐了!和谐到你根本不会认为它是真的,主旋律得过分,温暖得一塌糊涂。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坏人。放在电影节这样的地方,怎么看都像是个异类。
稍微剧透一下吧:三姐妹他爹死了,于是她们把同父异母的妹妹接回来,四个人一起住,然后……各种小女生的温馨,就这样过了两个小时。或许是被开场那一个镜头误导了(开场就是长泽雅美的一双脚,然后就是一男一女在睡觉),总以为后来她们会为男人撕逼或者做点什么,让剧情有个大一点的起伏,或者有一个无比神奇的反转。但……那样一来就不是是枝裕和的作风,二来也背离了这部电影的原著。看完电影上网查了下,才发现这东西本来就是根据一个日系少女漫画改编的,怪不得。
看得出来,是枝裕和其实也想努力在电影里表现一些深刻点的概念,比如亲人之间的和解。但他拍得甚至不如张艾嘉。《念念》里的人物关系所延展出来的时代背景和层次,比《海街日记》要复杂深刻得多。古都镰仓的简单生活,父亲母亲的背景缺失,造就了这电影只能成为四位大美人的MV。
《海街日记》如果放在中国拍,不管是哪位明星出演,都会被骂得一塌糊涂。早有前例可循:郭敬明的《小时代》。虽然当年大家骂小四骂出了时代新高度,但从那之后,每次看到一部比《小时代》还烂的作品,我们都会与小四形成和解。而看完《海街日记》,你会发现,同样是时代姐妹花,小四至少给人把剧情弄得波澜壮阔,而不是温吞成一潭死水。换句话说,是枝裕和这次的《海街日记》,基本等同于时代姐妹花没有撕逼之前的和谐状态,互相帮助,互相抚慰,连句斗嘴都没有。时代姐妹花还有顾里这么个毒舌,但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和广濑丝丝,除了在那里穿和服秀姐妹情深,连个大腿都没露。所以,二师兄坚定地认为,这电影应该参加华表奖,而不是过来评选金棕榈。除了超生,这绝对是和谐家庭的新典范。如果这电影被引进中国,至少可以让此前一致痛骂《何以笙箫默》的影评人住嘴。公平地说,不管是剧情还是柔光,《何以笙箫默》至少达到了与《海街日记》差不多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