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之前,谁也不知有外币,也没听说过“外币”这个词。
“文革”结束后,因物资仍匮乏,友谊商店供应稀有商品,但要凭侨汇票才可购买,这侨汇票是从外面进来的人带来的外币才可换得。有这渠道就生出一种行当——买卖外币兑换券侨汇票。操办这行当无需申请营业执照,无需工商登记,只需一只水果箩筐,写几项交易内容,用尼龙绳在筐上一绑,营业人在过往人多之处一坐,背靠电线杆,用雀巢咖啡瓶泡上一瓶茶,笃悠悠等人上钩。
他经营的项目不限于金融,我还见过“收购汽油票”。总之,市面上缺什么,就有人经营什么,不是吗?有人在经营血液、人体脏器,推而广之,有人厮杀,就有人买卖武器。说远了,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