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解词,常有自己的见地,如1958年12月26日他在台湾曾考自己的秘书胡颂平,问“六十而耳顺”这句话怎么解?后者答:“不是‘耳闻其言,而知微旨’的说法吗?”胡适说,“从来经师对于耳顺的解释都不十分确切的。我想,还是容忍的意思。古人说的逆耳之言,到了六十岁,听起人家的话来已有容忍的涵养,再也没有‘逆耳’的了。还是这个意思比较接近些。”
再看胡适解“奎格”一词。汉语震动的意思谁都明白,但说起与震动意思相近的“奎格”一词,相信很多人会感到不知所云,包括胡适秘书胡颂平。1961年4月9日,在台住院的胡适和胡颂平品茗时,胡适谈起当年他安徽老家的商店既卖茶叶,又卖火腿,不过卖的火腿明明来自泰兴,是泰兴火腿,但店家用金华制作火腿的方法制作,然后就以金华火腿的牌子售卖,这是不诚信的行为。胡颂平说,胡适先生就这样“从金华火腿谈到兰溪的糕饼,谈起奎格会来了”。见胡颂平不明白什么是奎格会,胡适讲解道,“奎格会是由一位做皮鞋的教徒名叫泛斯宣传而起的”。泛斯是主张不抵抗的人,反对战争。有一次,泛斯“在英国国教的势力之下,他被警察找去,被打了二十板子。打过之后,他叫警察再打二十下。警察问他为什么再要被打二十板,他又宣传奎格的教义了。结果,这位警察受了他的感动,也变为他的信徒了”。说到这里,胡适总结道,“所谓奎格,乃是震动的意思,就是宣传奎格教义时,说得全身都会震动。”不知道当时胡适讲这些,胡颂平是不是清楚胡适真正想说的是什么。但有一点不言而喻,胡适与胡颂平既非奎格会会员,胡适也无意为它作宣传。问题这就来了:既如此,胡适讲这些,用意何在?原来以上只是铺垫,胡适真正想表白的,是他接着对胡颂平说的下面这番话:“英国有个制糖果的公司是肯迺勒尔办的,他是一个奎格会会员。他从来不肯用一点假的材料制造糖果的,因此得到全国的信任,大发财了。美国有一个做荞麦的公司,出品的荞麦分做干麦和麦糊两大类,也因为他是奎格会会员,大家相信他,全国早餐的荞麦都买他公司的出品,大发财了。到现在为止,全世界的奎格会会员不过几十万人,他们是不做宣传工作的。”胡颂平记载道,讲到这里,胡适“又谈起乡下老牌子的南货店,或如陆稿荐、稻香村,他们都会爱护自己的老牌子,不肯用假材料,得到大家的信任,他们的生意就发达了”。原来胡适真正想阐述的,是关于商家的诚信。而胡适在讲述这些时,他老家一些商家的诚信已令人不堪,乃至可以泰兴火腿冒牌金华火腿出售。问题是如此唯利是图,商家非但没有发财,反而因此砸了诚信的牌子。
由此看来,胡适讲述所谓“奎格,乃是震动的意思”,实在应该作为经商者的圭臬,时时处于“震动”状态,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旦缺失这种“震动”的感觉,即喻示着一种麻木——对制假售假的麻木!胡适列举的英国那家制糖果公司、美国那家荞麦公司,皆因在生产时“从来不肯用一点假的材料”、讲诚信,结果它们都“大发财了”。胡适也赞叹他老家乡下老字号南货店“陆稿荐、稻香村”,皆因懂得“爱护自己的老牌子,不肯用假材料,得到大家的信任,他们的生意就发达了”。在胡适看来,这正是缘于铭记“震动”而带来的正能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