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尽量帮她出头
所有来我《十二生肖》探过班的人都说,大哥的片场太厉害了,其他的剧组都没办法像他的剧组一样。抽烟有抽烟的地方,喝茶有喝茶的地方,有小吃部,有咖啡部。我尊重人家抽烟的习惯,但在现场绝对不能抽烟,我会给你单独的地方抽烟。吃饭时要排队,吃完要排队去把碗碟摆好。有些同行来探我的班,看到之后会说:“大哥,你这是军队。”
你刚刚开始一部戏,要这样去做管理,第一个星期一定最辛苦。我就会站在那里监督,摆放碗碟的时候,如果你一个人盘子摆歪,下面的就都歪了,所以我很快吃完之后就在那里看着每一个人,他们就很自觉。
我的剧组吃的是非常好的,饭菜、水果餐、茶、咖啡、水、汽水,随便吃喝,那么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就要遵守我的规矩。一个礼拜下来,大家都已经形成习惯了,杯盘、碗碟、筷子全部都摆得很好,大家也都会越来越方便,拍戏中间所有来的临时演员也都跟着学习,甚至我们到拉脱维亚去拍戏,拉脱维亚的电影人也都会跟着学。他们很惊讶地说:“哇,原来你们中国拍戏都是这样厉害的!”我说:“是的!”
跟张静初合作《尖峰时刻3》的时候,她的英文已经很好了,我听着觉得很不错,但是对于好莱坞来说她还是个新人,难免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我就尽量帮她出头。
当时剧组总是先拍我和克里斯·塔克,她算是配角,就先在现场等。拍我们的时候,如果只是拉背的那些镜头,其实她也不用亲自来演,但她每次都坚持要自己演,帮我们做背景。有一场戏讲的是她在我对面哭,镜头只拍得到我,她只是一个背而已,本来也可以不用哭的,但导演一喊Action她就已经开始哭了。Cut之后我就跟她说,小姐你别哭啊,没拍你正脸,你先不要哭,省着点眼泪,但她还是很入戏地在那边哭,也是希望给我提供一个好的情绪。
美国拍戏很讲究分镜头,每次都是“远景、中景、近景”做完一遍,正面做完又是反面一遍。她就一直陪着我拍,坐在对面哭。那场戏从一早拍到晚上,到了晚上她已经很难受了。
拍张静初正面的时候,我们的背影可以找替身,不用我们坐在那边。剧组的人也有这个思维习惯,觉得我们是大明星,肯定不会愿意给别的演员去配戏的。我想她刚刚来到这里,不管过去在国内有多少经验,在这里的第一场戏都一定会怕,会紧张。我自己是过来人,了解那种感觉。我就站在外面的一个角落里看现场的情况。当时就看到现场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一副放松了的样子,导演也是一下子就歪在椅子上:“来吧,拍。Action。”
当时要拍的是张静初推门进来的一场戏,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眼里就要有眼泪。我躲在旁边看,她还在点眼药水呢,听到一喊Action就很慌,赶紧把眼药水藏起来,旁边也没有助理和服装、化妆,都是自己在弄,藏好眼药水就赶紧准备推门出来。我看到这个情况,马上走回现场说咔咔咔,人家还没准备好。我转头就跟张静初说:“等你准备好了,你跟我说。”转身又跟剧组的人说:“她正在准备。”
回到位置,点好眼药水,情绪到位,她跟我说:“大哥我准备好了。”我就跟剧组的人说:“现在OK了。”她走出去……那天我就一直站在旁边看。导演一喊Cut,我就马上走过去问:“行不行?可以再来一个吗?”她说行,我就说:“好。”我这样做的意思是你们不能欺负新人,我让你们再拍一遍的时候才可以再拍一遍。
中间换景的时候,别人在旁边调镜头打灯光,我就故意走过去抱着她的头,帮她酝酿感情,她陪我拍了一天,那时候已经哭得没眼泪了。最后整场戏我陪她拍完,收工,她抓着我说,大哥,真的太谢谢你了。我说不要谢,我们在这里就是要互相支持跟打气。
这也是我多年来工作的习惯。当年我人在加拿大,陈可辛的《情书》首映礼请我去参加。我想中国人一定要互相打气,我一定要去捧场,就从加拿大飞过去。包括那时候周润发的《防弹武僧》,我也去帮他站台,多一个人出席就多一份力量。我是这样想的,但可能很多人并不是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