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试错,化繁为简
目前市面上停车信息查询的应用软件不少,但真正形成规模效应的还是凤毛麟角,更关键的是停车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化解。上海一名连续创业者吕叶,在汽车与互联网领域已打拼多年,他第一次创业是创办中国汽车服务连锁品牌龟博士,第二次是创办覆盖全国18个城市的停车场广告“泊客传媒”。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他决定尝试用互联网模式解决城市中的停车难。
为什么没有选择从更直接的汽车后市场方向切入,而是从停车角度切入?吕叶认为停车市场有三个特点:第一,市场足够庞大,现在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5亿,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车主每年停车费在5000元左右,在省会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车主每年的停车费在3000元左右。每年车主停车费和维修保养费用几乎处在相当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停车市场的规模相当于汽车后市场的容量,现在整个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保守估计是七八千亿元。第二,停车是足够高频的刚需。第三,停车是用车两大极痛点之一。所有的有车一族都有同感,尤其是北上广深大中城市,出行存在两大痛点:交通拥堵和停车太难。
创业切口明确,怎么做却有点纠结。吕叶尝试了三个方向。一是做停车场信息平台。但尝试后发现,这需要与停车场打通,而在国内停车场参差不齐,信息提供亦不全面;二是做错时停车。借助小区白天空位,写字楼晚上空位,错时停车,但尝试后发现距离停车场不能超过300米,如果超过车主可能不愿走那么远停车,所以能够有效匹配的少之又少;三是停车支付。直接切入停车支付环节,但是在尝试过程中发现国内停车场设备良莠不齐,做到全面覆盖相对困难。
“这三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需要与停车场深入对接和合作。国内停车场这个B端太强大了,用我们自身力量打通比较困难,如何能够绕过B端并且帮助车主解决停车痛点?化繁为简,从车主的角度来讲,只要你能把我的车停好,让我省去停车的痛苦、烦恼,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
最终,在几次试错以后,吕叶彻底想明白了,要用最简单、最直接、最粗暴、最有效的方式:代客泊车,帮车主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车主使用“e代泊”,不仅省时省心,而且价格和车主自己去停车价格不相上下,甚至会更便宜一些。“说实话我们讨了个巧,用人工的形式帮用户把车停好,其他的东西在后台通过产品帮用户化解。”
最大的优点是“想停就停”
国庆长假期间,记者体验了一次“e代泊”服务。出发前一天,在微信上进入“e代泊”账号,选择“代泊”服务,勾选“机场代泊”选项,随即点击“预约代泊”按键,选择好停车时间即可。当天距离预约时间前15分钟,记者收到短信,被告知代泊员的电话和交接地点。车子被代泊员开走十分钟内,记者收到了由平安保险承保的代泊险单保单号以及车辆在停车场停好的照片。
记者体验下来,代客泊车最大好处是方便。第一,免去了找寻停车位置的烦恼。机场停车场位置固定,但楼层多,从停车点走到候车厅一般都需要10分钟以上,而代客泊车交接地点就选在“出发层”,无须寻找停车点。第二,交接迅速。当天虹桥机场附近拥堵严重,原以为交接麻烦,没想到身着工作服的代泊员不仅提前等候在指定地点,而且交接非常迅速,整个过程只用了2分钟。
这一模式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是安全和信任问题,把车子交给陌生人被滥用的疑虑如何打消?记者在微信账号里收到了一个取车密码。吕叶介绍,为了保障整个停车、取车过程的安全问题,团队开发了高科技云柜系统,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云端的保险箱,当代泊员把车辆停到指定停车位后,车钥匙都是进入密码柜,当车主下单取车的时候,系统才会给指定的代泊员派发二维码和密码,凭二维码和密码代泊员才能从密码柜取走钥匙。这些措施在提高安全系数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信任度。
“未来,我们计划通过APP提供车主车辆的实时位置查询以及历史行驶轨迹查询,让车主对车辆全程掌控,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车主时间。”
保险方面,e代泊和投资方中国平安联合开发了代泊险,最高保额可以达到1000万,这是国内第一份代泊险。通过代泊险,解决车主、代泊员和公司在代泊期间的任何风险,确保在代泊期间车辆损失、被盗甚至人员伤亡等都能用代泊险做保障。
不过,记者体验下来,代泊服务价格并不便宜。以虹桥机场代泊为例,收费标准为38元/3小时,超出后10元/小时,首日68元封顶,次日起40元/天。连续停一周,e代泊收费308元,虹桥机场停车场收费690元。但机场附近以短驳(需要旅客自己停到指定停车场,再由停车场派车送车主到机场)接送旅客的停车场,收费仅200元左右。“机场周边的停车场,不少都没有停车资质,万一车子发生损伤,车主的权益没法保障。另外,停车并不方便,短驳还要等统一接送时间。”
吕叶说,“e代泊”的互联网性体现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直接的服务背后,拥有一整套移动互联网技术、地理定位技术、车库管理技术,从而才能让车主“随时随地,想停就停”。
未来延伸更多场景
其实,最早让吕叶感受到商机的是医院的停车服务。吕叶的团队在上海部分三甲医院路段附近实地勘察后,总结出了规律:城市中停车顽症最厉害的地方在医院。车主驾车去医院就诊或探视,基本绕不开“排队、转圈、贴罚单”三部曲。“e代泊”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把车交给代驾员,由他们将车安全地停入医院周边1公里到5公里的停车场中。很快,沪上部分三甲医院路段开始出现了一批举着“e代泊”牌子的司机,用看似最原始的方式推广。
截止到今年8月底,“e代泊”陆续开通了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八个城市九个机场的代泊服务;同时“e代泊”与东方航空、春秋航空、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等平台进行合作,为在以上平台购买机票的用户提供“机票+停车”的服务模式。据介绍,“e代泊”目前在全国机场的代泊日订单已经超过1000单。
不过,吕叶坦言,就目前而言,代客泊车的使用场景还是非常局限。“未来,我们希望可以为更多的场景开通服务,如车流密集的CBD、商圈、高铁站、公园等场景。接下来由点延伸到线,未来会在各个城市核心城区做到相对覆盖,由此改变车主的停车习惯,最终创造一个庞大的代泊服务市场。最终我们希望在核心城区实现随时随地响应,真正实现一键代泊。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做成停车领域的Uber。”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