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饭,还真是隔壁的香
叶薇 范鹏
■ 曾在扬子饭店做过十几年总厨的沈金春刀工不凡 盛俞婷 摄
■“鸡冻君”韩佳浩与他研制的美食 图 TP
  本报记者 叶薇 见习记者 范鹏

  最近,上海的吃货们有口福了。只要上网,就可以买到3公里以内的手工美味,一批有闲有爱的美食达人在自家厨房里炮制出各种佳肴,打包快递为有需要的人送货上门。

  打发时间  美食大妈与退休大厨

  上午9时,在浦东北张家浜路上的一个沿街店铺,管忆卿阿姨忙得脚不沾地。“有5个人点了香菇滑鸡,你快把菜配起来。”她利落地吩咐丈夫,自己则在手机上浏览今日订单。店铺前面卖杂货,一墙之隔就是厨房。“别看地方小,洗切和烧还是生熟分开的呢。”记者仔细观察了管阿姨的厨房,不敞亮,也没有精细漂亮的厨房用品,但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退休的管阿姨热衷钻研美食。今年6月,她加入私厨平台“丫米厨房”,店铺起名“开心厨房”。

  管阿姨会自制宣传单到小区推销,香菇滑鸡日均10单,“已经是明星菜了”。她号称讲究食材,“我改良了扬州名菜‘香妃鸡’,童子鸡要每天早上去菜场买。”她还经常送菜上门,“快递有时不及时,近的我就让老公送上门。有些邻居原来接触少,所以现在我的社交圈子也丰富起来了。”

  更让她带劲的是,加入平台得到了实打实的收益。“之前只想分享厨艺,打发时间,没想到现在月流水1万多。”管阿姨乐呵呵地说,她把家在虹口的姐姐姐夫叫来“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虹口分店马上要开了!” 

  与风风火火的管阿姨相比,曾在扬子饭店做过十几年总厨的沈金春就保守得多。

  “在小区看到海报很动心,但不太自信能做好。毕竟和大饭店不一样,互联网操作我也没数。”他观望了两个月,深入了解流程后才敢上场。

  刚开始,沈金春手忙脚乱,手机操作不熟、买汏烧一个人搞不定。“最可气水晶虾是我的拿手菜,有个顾客却说不新鲜。”一气之下,他把虾“下架”了。

  令沈大厨烦恼的是,他擅长的本帮菜、过去饭店里的招牌菜却不太受欢迎。“可能因为单价更低、更下饭,川湘味卖得更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坚持中高端路线,每周六推出9个精品私房菜。“前几天有顾客订了3个菜,水煮干丝、松仁玉米和糖醋小排,一共147元。目前订单少,但我想试试看。” 

  众口难调

  工程师期待创建私人品牌

  在陆家嘴工作的刘良欣是咖啡控,尽管公司楼下最不缺的就是咖啡店,但她却觉得找不到好喝的咖啡。一次偶然机会,她通过手机APP找到附近有个咖啡料理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单,结果出乎意料地好。“咖啡豆是店主亲手烘焙的,层次感很好,入口绵密、奶泡细腻,味道很好。她还试过一次风味热饮,粉盐、焦糖、巧克力,谁会想到这三种东西可以用牛奶融合在一起,很特别。价格都在30元以下,比咖啡店好喝多了。” 

  这个店叫“胖chef西餐店”,厨师是机械工程师杨俊。记者走进他的厨房,只见吧台上摆满了各种咖啡设施,各种形状的器皿也一应俱全。“我从小爱好美食,又是旅游爱好者,到国外旅游都会记录下那些好吃的,对咖啡最有研究。”杨俊声称自己“玩”咖啡已有十几年,考取了欧洲研磨萃取咖啡师和烘焙咖啡师证书。他做咖啡都是用来自巴西、危地马拉和哥伦比亚的咖啡豆按照比例拼配、烘焙而成。“最适合对咖啡有要求,强调特色和定制服务的人群。”他一直梦想自己开一家咖啡店,无奈成本太高,无法承担,现在有了私厨平台,他果断辞职,期待能创建自己的美食品牌。 

  不过,他坦言,光靠卖咖啡养活不了自己。“我还推出了台湾卤肉饭、日式鸡肉奶油炖菜、韩式拌饭、葱烤大排捞面等主食,大部分好评,不过众口难调,有时候也挺困惑的。比如卤肉饭,有的嫌饭多,有的嫌饭少;有的觉得卤肉直接放在饭上,汁水渗入饭中够味,有的觉得卤肉和饭应该分开放,希望每个人都认可我,但这不现实。” 

  吃货创业

  “好鸡冻”走上量产之路

  作为“觅食”上最火的零食之一,“红糖瓜子”绝对秒杀平台其他同类产品:上线不到两月,月销量近3吨,按每包150克计算,“好鸡冻”每月要卖掉20000包瓜子。加上月销量2000包的招牌牛肉,光靠这两个单品,“好鸡冻”的月流水就超过25万。

  “我们不同于一般私厨。”王萧淇开门见山,“团队就是奔着创业去的,一开始就定位清楚,做办公室零食轻奢品。”

  “好鸡冻”团队由三个人组成。王萧淇曾是张艺谋等大腕儿的形象顾问,擅长包装;徐长亮离职前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网络工程师,熟悉互联网操作;而韩佳浩则是90后海归富二代,是一个“连吃早饭都一定要开车去找”的骨灰级吃货,回国后不愿接手家中生意,一心想着“做门和吃有关的生意”。

  2014年初,三个创始人因缘际会,一拍即合,就此点燃“好鸡冻”的创业之路。

  “‘好鸡冻’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因为我们最早的主打产品叫‘鸡脚冻’”,王萧淇告诉记者,创业之初,韩佳浩专门跑到台湾学做鸡脚冻。“为了迎合大陆人的口味,我们又往里加了麻椒和麻油,取名‘麻麻香鸡脚冻’。”

  产品确定后,团队主动找到“觅食”平台,以送菜上门的私厨形式出售鸡脚冻。“当时每天要给200只鸡脚剪指甲”,记者的问题勾起了韩佳浩的“伤心事”,“对着鸡脚10小时,做到想吐。”考虑到“有人会说鸡脚有激素,名声不好”,也为了拓宽产品线,“好鸡冻”又用类似配方制作了牛肉。而牛肉和鸡脚再好吃,“消费频次不高”,为此,团队又发掘了瓜子。

  当鸡脚冻卖到每天60包时,“好鸡冻”开始找代工厂,宣告往正规军转型。此后牛肉、瓜子也遵循先自行加工,销量提高后再转代工的路数。“代工太难找了,”王萧淇诉苦道,“因为不加添加剂,工艺标准高,量又不大,很多厂都不肯做。所以我们不光要给高价,跟他们打交道还得‘装孙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互动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上市公司/金市汇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物业
   第B12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创新之城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C12版:拍卖/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夜光杯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阅读/连载
   第C16版:广告
饭,还真是隔壁的香
上私厨吃饭安全吗?
分享经济走进你我生活
新民晚报新视界A05饭,还真是隔壁的香 2015-10-10 2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