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服务商须提供“隐私政策” 家长应做好自我安全评估
~~~服务商须提供“隐私政策” 家长应做好自我安全评估
~~~服务商须提供“隐私政策” 家长应做好自我安全评估
~~~服务商须提供“隐私政策” 家长应做好自我安全评估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安全专家:不排除信息泄露风险
服务商须提供“隐私政策” 家长应做好自我安全评估
马丹
  家长和儿童信息是否会被泄露?使用者真实性审核是否靠谱?在隐私保护意识日益强化的今日,质疑者提出的问题并非毫无道理。

  一名供职于国内知名网络安全公司网络攻防实验室的IT工程师说,在网络技术中,基于网页(Web)的服务本身就有较大的数据泄露风险,“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微信公众号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Web服务。“相对而言,未来如果能做成手机客户端(APP)的形式确实会更安全些。但是,如果APP项目的技术团队的代码质量达不到要求,就可能令服务存在安全漏洞;如果平台的运维出现问题,数据也并非万无一失,这其中包括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擅自把敏感信息分享到网上,或者不靠谱的人将隐私数据贩卖给他人等。”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道丽说,任何一个网络服务都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因此,预警平台不能排除信息泄露的风险。“有关隐私信息监管,我国立法正在逐步强化,比如,服务提供商必须在获取用户隐私信息的时候,提供一份“隐私政策”,承诺不得非法利用隐私信息谋取不当盈利;网络监管机构会对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一旦发现安全级别太低,就会立刻通知你改善和提高安全等级。但是目前这类隐私政策条款,都是针对营利机构或企业的,对于公益性质的平台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黄道丽认为,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对“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而言,如何加强隐私信息监管,是其最需要处理好的事情,也是获取公众信任的关键;对于家长而言,无论是使用“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还是其他网络平台,享受便捷服务同时确实要牺牲一部分隐私和利益,这时候就要提高警惕,对“值不值得提供隐私信息”做好自我的风险评估。“无论在哪类平台上录入信息,首先要留意服务供应方是否提供‘隐私政策’申明,其次还要弄清楚服务提供机构与个人的关系,比如,我究竟是无偿提供服务,还是用你的个人数据来换取我的服务。”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要闻·声音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互动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资讯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6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教育热点
   第B12版:专版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平台回应:有能力保证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专家:不排除信息泄露风险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网络安全专家:不排除信息泄露风险 2015-11-25 2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