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对“四轮机动车”非法客运经营行为实施整治。自2006年市交通执法总队成立至2017年一季度,已累计查获“四轮机动车”非法客运车辆13.83万余辆次,其中近几年查获数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5817辆次、2015年7578辆次、2016年10196辆次。尽管交通执法部门打击力度逐年加大,但本市非法客运现象仍然屡禁不止,不仅给正规的出租车驾驶员造成冲击,也给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综合分析,“黑车”始终无法得到彻底根治的主要成因——
一是入行门槛和违法成本低。在执法部门询问查实的非法客运驾驶员中,一般每天有100-300元收入,有的甚至月收入过万元。记者曾在一次跟队采访中了解到,松江区查获一辆非法客运面包车后,从该驾驶员随身携带的收支记录本上看到,除去汽油费、香烟、吃饭等开支,一个月能净赚9000余元。许多外来人员就靠非法客运挣钱养家,其家乡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纷纷效仿,形成“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村”的局面。
二是取证难问题仍较突出。执法部门在一段时期的集中整治中,共检查涉嫌非法客运车辆3353辆,可98%以上的乘客不愿配合取证,仅查获“黑车”51辆,查处率仅为1.52%。缺乏有效的取证手段,使目前执法高成本、低效率的现状依然突出,并助长了非法客运从业者的侥幸心理。
三是视频取证认知不统一。《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明确规定,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和公安机关依法收集的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证人证言以及检查笔录等,可以作为认定车辆非法客运的证据。视频认定对非法客运车辆带来极大威慑,在执法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多次视频资料”证据在各区相关部门没有形成统一认知。
四是执法力量不足。除整治非法客运外,本市交通执法部门还承担了公交、轨交、汽修、驾培、省际客运、道路货运、路政等10个行业的执法监管工作,全市两级交通执法人员不足千人,在执法力量上“捉襟见肘”。
对于打击“黑车”遭遇取证难的现象,一些出租车驾驶员呼吁,不妨借鉴香港治理“黑车”的模式。香港法律明确,没有出租车牌照的私家车有偿载客,就是违法,初次违反罚款5000港币,并处以三个月的监禁。在香港,具体的取证执法工作由交警承担。交警取证有时假扮游客,为有效打击“黑车”提供了证据。
“黑车”屡禁不止,严重干扰本市出租车的正常营运秩序。业内人士呼吁,尽快突破法律瓶颈,制定完善“打黑”取证有关法规。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