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热衷于“晒孩子”,晒他们今天背了多少单词,明天掌握了多少技能……表面上看,家长们为孩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实际上,这种“优质”并不全然合适。很多孩子参加的学前班、奥数培训班之类,无外乎是家长们的想法,说好听一点是“铺路”,说难听一点就是“下赌注”。与父母的期望大相径庭的是,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巨婴”,他们跑不动、跳不高、走不赢,把对人生更重要的大学问忘得一干二净。
话说回来,这种观念很大一部分又源于现实因素影响。比如,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当中,渲染比较多的是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早慧故事,在这种观念的潜移默化之下,中国的父母普遍迷信早培、速成和提前教育;另一层原因在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所以,与其说“起跑线上的恐慌”是一个家庭的焦虑,还不如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教育谎言,在其背后,仍然有着深厚的现实因素和价值追求背景。正因如此,才应该将这种观念从单一个体抽离出来,放到一个社会大环境来审视。或许每对父母都会担心孩子淋雨,担心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但必须强调的是,想要让孩子奔跑起来,就不要让他们总是模仿你的姿态,按照你的设定去生活。(宋潇 刊今日中国青年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