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湾一中心小学从2011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云课堂”实践探索,将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帮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思维过程,提升教学针对性和科学性。从去年开始,针对三年级学生在乘除法方面遇到的难点,数学老师聂晓决定,利用技术手段给孩子们的计算题“号脉”,看看错误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记者在“两位数乘除法”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在做随堂练习,聂晓的电脑终端上可实时显示每名同学的做题进度、答案及全班的准确率。发现谁做错了,错题可被显示在大屏幕上,供全班探讨。完成基础练习后,系统会向每个孩子发放挑战题。为了争夺全部4颗星,孩子们的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
“以往,老师只能凭经验估计,学生容易在哪些地方出错,如今全班、全年级的错误情况都能很快被统计归纳出来,更准确直观。”聂晓介绍,经过分析,计算题的各种病因暴露了——很多孩子时常被一个小小的“0”绊倒,不是在末尾丢了它,就是乘法移位中移错了位置;有些同学在审题时抄错了数据,导致结果错误;有些同学则弱在口算速度跟不上,题目一复杂,就容易忙中出错。聂晓说,以前家长总觉得,孩子粗心丢分,自己也无能为力,现在她根据课堂诊断,每天给每个孩子一份有针对性的计算练习,一学年下来,孩子们进步显著。
聂晓坦言,如今,不少孩子在课外上奥数班,可课内的计算基础却没打好。她建议家长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来。学得多、学得难,未必是好事。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