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2012年开始公布“每日空气质量指数”,5年后2017年的一天,它记录下的污染程度达到“爆表”程度。伦敦人慌了,莫非当年害死好多人的“豆汤雾”又要来了吗?
取暖火炉“背黑锅”?
今年1月22日晚间是个无风之夜,伦敦市的空气也随之陷入凝滞:全市24个空气污染监控点监测到的空气中氮氧化物和微粒粉尘浓度已到达可测算范围内的峰值,污染程度达到最高的10级。
“我们在伦敦上空监测到的是一个浓度非常高的污染值,西欧其他几个地区也出现了相同情况,”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空气污染专家加里·富勒说,“5年来这种状况还是第一次发现。”
按照伦敦市的空气污染预警机制,污染程度达到最高10级时,会建议有肺部健康问题的妇女儿童、有心脏病的所有成人和老年人军避免剧烈运动,哮喘患者则需更频繁使用气雾剂缓解不适。
比起污染程度之重,更让气候专家们惊讶的是它出现的时机。1月22日是个星期日,周日晚间本来是伦敦这个交通拥堵程度举世有名的城市车流量最少的时候,人们通常待在家中看电视或留恋在酒吧里度过休闲时光,路上的车少,而雾霾通常被认为与汽车尾气排放量密切相关。然而,周日晚上的污染高峰值显然难以用交通流量解释。
富勒和他的团队研究后认为,造成污染指数创新高的原因有几个,但其中有一个因素在其团队近来的监测中尤为突出:那些烧柴火的炉子。“我们的监测结果中显示出一个因素的作用很明显,那就是烧木柴的火炉产生了高浓度污染。从我们的检测仪器上可以很精确地看到,这些炉子产生的污染颗粒颜色很有辨识度,光谱上也呈现显著特征。在一个寒冷的周末夜晚,很多人会喜欢坐在自家火炉前,这样暖和又舒服。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周日晚上的伦敦空气造成了影响。”
火炉是新一轮雾霾的罪魁祸首?周日一过,这个“发现”就成了英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大家都担心伦敦再次陷入那种带点绿、带点黄、质感浓稠的“豆汤样”浓雾天里。这种飘在空中的“豆汤”可不像它听起来那么可爱,一些比较耸人听闻的说法是:它可能像1952年12月那场可怕的雾霾一样,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老幼者首当其冲。
不过,在富勒及其他研究团队提供的数据中,一年之中,柴火炉对伦敦空气颗粒浓度的“贡献”从每年1月份的10%到8月份的2%不等,与气温高低成反比。当然,监测所得数据是几年前的,近年英国人使用火炉的频率是否增加也不得而知。但仅从数据来看,如果烧火炉取暖真有“功力”把“豆汤雾”带回伦敦,用火炉取暖的英国人得多很多才行。
山丘环绕只能等风来
虽然从数据来看,让火炉来背伦敦空气污染的锅有点冤枉,媒体的一惊一乍却也反映了英国公众对空气质量下降的忧虑:这个城市空气质量真的差到危及生命了吗?应该做些什么来阻止它继续恶化呢?
气候专家指出,从伦敦在整个冬天的气候情况来看,“爆表周日”的成因背后有一个因素很明显:就是“没风”,有的也是“脏风”。
利兹大学大气化学教授马丁·奇珀菲尔德指出,在那个周日之前的几周内,气象状况一直处于“凝滞”状态。“英国上空一直被一个稳定的阻塞高气压笼罩,把空气困在这个国家上空无法流动。没什么将污染物吹走。更糟糕的是,之前来的风都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来自空气已经被污染的欧洲地区,而非来自大西洋的新鲜空气,这一回吹来的都是已污染的脏空气。”
另一方面,伦敦的地形——四周环绕山丘也让污染物不易扩散;再加上伦敦交通要道上的高车流量,种种因素合力造就了污染“爆表”的结果。
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已为伦敦设定目标:2025年前必须达到欧盟空气质量标准。但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认为,想达标,把期限延至2030年还差不多。
英国媒体聊以自慰的是,和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伦敦的空气污染问题还不算太严重。2016年10月,印度首都德里遭遇持续几周的雾霾天,据说部分原因是时逢印度排灯节庆祝活动,烟花放得有点多。
柴油机动车是元凶
从好的方面看,1990年至2014年间的监测数据显示,伦敦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量实际是在稳步下降的。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改进。但大众汽车被曝光氮氧化物排放量数据造假的丑闻让英国人对这个可喜的统计数据有了不少疑虑。
伦敦大量机动车——包括其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和双层巴士,都以柴油为燃料,这是空气中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因此,伦敦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之高排世界之冠,大大高过美国的水平。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类似问题,这些国家政府曾经大力推广柴油动力机动车,原因是相信柴油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汽油少,更有利于保护环境。整个欧洲大陆,柴油动力汽车占据了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后来才发现,柴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氮,影响对肺部健康,并引发多种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一些环保组织声称,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增加使每年数千人死去。不过,英国皇家萨塞克斯郡医院的过敏与呼吸道疾病专家安东尼·弗鲁指出,氮氧化物算不上多么危险的东西,他的团队做过实验,给健康的人吸入含有高浓度氮氧化物的气体,也并没发现什么严重后果,那个浓度可比各大污染城市里人们吸入的空气高多了。“不过,对于哮喘患者或有类似疾病的人来说,那就是有害的,”他提醒道。
弗鲁指出,关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警惕一些被“误用”的统计数据。比如,一个被广泛引用的统计数据是,2008年英国有4万起早逝案例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细颗粒物引起。后来,媒体报道中的数据渐渐走了样,变成空气污染造成当年4万人死亡(而非“早逝”)。“这么说是不对的,”弗鲁说,“正确的说法是,因为空气污染,很多人的死亡时间比没有污染情况下略提早了一点。”
当然,弗鲁和其他科学家强调,英国需要拿出决心和魄力,采取措施尽快减少空气污染,以便达到它设定的目标。
按照欧盟和英国的法律,每小时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上限为每立方米200微克,全年超标次数不得超过18次。然而2017年1月5日晚间,伦敦南部的布里克斯顿路空气质量监测点就已超标19次。
“伦敦清洁空气”组织称,由于尾气排放的二氧化氮中90%至95%来自柴油动力机动车,唯一能使空气质量达标的方法就是“在污染最严重地方禁止柴油动力机动车行驶”。“绿色和平”组织也主张在排放达标前停止销售新型柴油动力汽车。“更好的方法是,汽车制造企业逐步减少直至放弃开发柴油动力汽车,集中精力开发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该组织的清洁空气行动负责人保罗·莫罗佐说。
年初,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宣布实施“绿色公交区”:在伦敦尾气排放污染最严重的街道上只允许低排放绿色能源公车行驶。他承诺,2020年起伦敦更多地区将实施“超低排放区”政策。“伦敦的空气污染真的能害死人。”他承认。
相关链接
伦敦烟雾事件
早在18世纪伦敦就开始逐渐雾气弥漫,到了19世纪初之后更是开始带有致病性。
1952年12月5日起,似豌豆汤一样浓稠,并伴有恶臭、泛着黄色或棕色的烟雾笼罩伦敦城。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等症状。这场令人呼吸困难的大雾持续到12月9日,就导致至少4000人死亡,“毒”倒15万人。很多逝者都因为支气管和肺部重度感染。当时因为严重大雾,救护车都没法正常工作。后来有研究称,这场大雾一共导致至少1.2万人死亡。
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这起烟雾事件也令时任首相丘吉尔差点下台。去年的美剧《王冠》第四集《天灾》就还原了当年的伦敦烟雾事件。
催生法案治污
英国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脱欧后更堪忧?
自从2010年起,英国就一直无法达到欧盟的空气质量标准。
根据英国最高法院的裁定,如果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应对空气污染问题就属于违法。仅在2017年初,英国的二氧化氮排放量就超过其一整年的合法排放量,伦敦今年1月的烟霾情况甚至比北京更严重。
有担忧称一旦英国脱离欧盟,该国就不必遵循欧洲法院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和裁决。非盈利组织和金融机构担心,英国的空气素质和环保问题会因此恶化。
玖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