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电影“硬件”亟需升级
孙佳音
  “我的预测是再过五年国际大片就会来自中国,讲的是中国的故事,但是用的是国际的视角来讲故事。”美国资深电影人麦克·山伯格(制作过《低俗小说》等)在昨天上午的金爵论坛上大胆预言。其实,不用任何专家预言,起码从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发生改革到现在,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2016年已经以455亿票房成绩成为世界第二大票仓国家,尤其全球银幕数排在第一位。中国电影总是被认为,除了好故事什么都不缺,但昨天与会的大佬们却不这么认为。

  看影院 十年未变

  华谊兄弟电影董事总经理叶宁说:“电影是个黑盒子,很重要的仪式感和本体魅力的还原是需要做的。”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CEO俞永福也认为,家庭的场景和电影院的场景给用户创造了不同的观感和体验,他相信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并不会受到视频行业的冲击,“抛开线上,电影院这个场景本身,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电影院的场景有多少年没有变了?我们来想一想,10年前我们所有人去饭馆的时候,对于饭馆那个场景的感知,和五年前,和今天是不是不一样了?”换而言之,这些年神州大地电影院如雨后春笋,屏幕数已然跃升全球第一,但其实用更好的场地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还有很大的空间。俞永福分析说:“我们要在电影院的场景创新上花心思。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让更多的用户爱看电影;第二,各自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是场景必须进步。”

  聊营销 不够智能

  如果有了更好的影院,那便需要营销,吸引观众到电影院来看电影。大片自然有足够的预算做全覆盖的营销,但大量的小成本电影,大量的青年导演、青年演员的优秀作品,由于传统的用户触达方式、成本、结构所限,无法连接到用户,不得不院线“一日游”,这无疑是对行业的巨大消耗。所幸,这一点,或许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技术出身的阿里影业昨天带来一个案例分享,《一条狗的使命》虽然是一个很好很暖心的故事,但小成本制作,也能没有大牌明星,在美国用传统发行方式,受限于各种条件,只取得了6000多万美元票房收入。当它来到中国,行业预测大概能够取得5000-8000万人民币的票房。但最终,这部片子在中国取得了超过六亿人民币的票房。俞永福介绍说,“整个阿里影业发行的时候,我们从电商的平台的浏览和购买记录,精准分析喜欢狗、宠物的用户有哪些,并且进行用户画像、圈人,最后通过媒体矩阵进行触达。”智能精准宣发的未来不可限量,只是目前还没有产品化。

  说制作 人才缺失

  即便有了好的影院,好的宣发,最终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还是质量,决定一个国家电影产业水平的是大多数电影的质量。“其实现在有两个环节影响着我们制作好的内容,一是制作的工业流程化和人才的缺失,当这个行业飞速发展的时候首先非常缺人;第二,行业从业人员怎么样能够快速地提高,跟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脚步。”叶宁甚至有几分着急,“前段时间我们去参观吕克·贝松的电影厂,太完美了,10个非常现代的摄影棚,边上是他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边上的楼有5个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就可以去片场实践,可以从灯光、场记实习,在里边拍的都是现代最具有工业感的技术。这样出来的学生至少体系和逻辑是对的,这非常的重要。我们太缺这个了。”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第A05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中国电影“硬件”亟需升级
拍片不要讨好评委
中国电影,还是最缺人
“观众背后”的放映员
美国版文体新闻A14中国电影“硬件”亟需升级 2017-06-19 2 2017年06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