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脚步不停歇 奋斗人生很美丽
张炯强 鲁哲 郜阳 袁玮 朱渊 郭新洋 范洁 杨欢 吴宇桢
  汪品先 八旬潜深海 拳拳报国心

  2018年5月,南海西沙海域,一位82岁的长者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勇士”载人深潜器,9天内三次下潜至南海1400多米深的海底,每次在海底连续观测采样8个多小时,在深海首次获得“冷水珊瑚林”等一系列重要科学新发现,被誉为真正的“深海勇士”。他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 

  “我国的海洋事业目前正经历着自郑和下西洋600年来的最佳时机,我们必须只争朝夕,自主奋斗,才能早日实现建设海洋科技强国的理想。”汪品先院士说。正是这份紧迫感和使命感,让他数十年来未曾停歇过奋斗的脚步。 

  自1960年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学成归国后,汪品先院士开始投身于祖国的海洋地质研究领域。他提出,海洋科学的立足点正在从海岸、海面转入大洋深处,从海洋内部研究海洋。近一个甲子的风雨春秋,染白了他的鬓发,但对深海事业炽烈的爱却伴随着他一辈子。 以办公室为家,全年无休,即便是节假日的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他感叹“最缺的就是时间”。 

  “深网、深潜、深钻”,是人类进入海洋内部的三大手段。同济大学牵头建设我国海底观测网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参加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重要基地,接连主持南海数次深潜航次。“我很高兴自己跟‘深网、深潜、深钻’这三样事情都有关系。” 汪品先院士说。 

  回首20年前,正是在他和一批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不到一年,就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春,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第184航次在中国南海成功实施,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实现了中国海域大洋钻探零的突破。这个航次采集了5460米的深海岩芯,取得了西太平洋海区最佳的长期沉积记录,发现了气候演变长周期等多种创新成果,使我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中国要加强海洋意识,突破意识形态上长期以大陆国家自居、忽视海洋的传统障碍” “我们的科学不能沦为外国的外包工,这是制约我们科学创新的要害”,近年来,他一直在为加强我国海洋文明,为推动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发扬科学的文化本质奔走疾呼。 

  不久前,汇集汪品先院士近20年来科学人文随笔的著作《瀛海探径》出版,读者从中不仅能获取海洋、尤其是关于深海的知识,而且能聆听到如何在文化的深层次里排除创新思维的障碍,真正向创新型社会迈进的呼声,感受这位海洋科学大家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及其为国为民的深厚情谊。让这位科学家倍感欣慰的是,我们能在国际上证明“对南海深部的认识,主要是我们中国人领头取得的”。本报记者 张炯强

  包起帆 初心永不忘 创新永不停

  包起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说到他,很多人脑海里马上会跳出“抓斗大王”四个字。这位在上海港工作了47年的老党员,3年前办了退休手续。

  四十多年来,包起帆先后历经了工人、技革员、车间副主任、工艺科长、技术副经理、经理、副局长、副总裁、政府参事等众多岗位,虽然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包起帆初心不忘,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

  很多人只知包起帆发明了抓斗,其实在之后,他还带领团队创新,开发了许多现代港口的新装备、新工艺,如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管理系统、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散货全自动化装备和工艺等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来为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注入技术支撑。

  这些年来,他和同事一起先后完成13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授权50项国家和国际专利,3项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别是2006年,他的发明项目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举获得4枚金奖,成为了展会举办105年来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2009年获得了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在科威特颁发的“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包起帆是中国第一个在工程上获此殊荣的专家。2015年包起帆的发明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又获得3枚金奖,这是他在国际上拿到的第36枚发明金奖。闭幕那天晚宴上,日内瓦发明展组委会主席看到包起帆28年前在这里获金奖的资料,十分感慨,说很难理解一个中国人28年前在这里拿金奖,28年后居然还会有发明。

  包起帆说,企业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质量要提升,他就在哪里动脑筋,搞创新,这些年从未停歇。为做好创新精神的“传、帮、带”,2016年,包起帆把四十多年来获得的所有金牌、奖状、奖杯、证书,以及创新涉及的所有原始资料全部奉献给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建立了“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智慧为主题的展示馆。

  为做好职工创新的领路人,近年来,他手把手地辅导职工做好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工作,从项目遴选、成果总结、申报书填写、答辩材料准备到现场答辩都给予帮助。从2014-2018年间,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全国共授奖12项,经他辅导获奖的就有8项,今年又有两位职工榜上有名。从2011-2018年8年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组)共授奖33个项目,都经过了他的辅导和帮助。 本报记者 鲁哲

  陈凯先 做原创好药 为科学奏“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祖冲之路园区,三棵郁郁葱葱的罗汉松在大门口迎接着每一位科研人和访客。这是2003年上海药物所东迁张江,成为“药谷”首位“创业者”时,从浦西原址移植来的。时任药物所所长的陈凯先和同事将它们种在张江的土地上,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要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原创好药。

  自中学开始,“科技报国”的心愿就像一颗种子在陈凯先心中深深扎根。1978年,他考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成为药物学家嵇汝运先生的研究生。那年秋天,他被派去吉林大学学习量子化学。时至今日,陈凯先仍然记得上第一堂课的窘境。“那是一堂群论课,上课伊始老师就用英语在黑板上出了道线性代数的测验题。我以前从未学过线性代数,连题目都看不懂。结果在答题纸上只写了自己的名字,交了张白卷”。可励志为科学奏“凯”、为创新争“先”的他,怎肯就这样认输?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攻艰克难,终于换来了结业时的优异成绩。

  长期以来,人类发现和开发新药一直依赖于盲目的随机实验筛选,效率很低。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分子药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引入,为原本完全依赖实验过程的随机筛选开通了一条通往理性设计之路。白手起家,陈凯先带领团队首次在国内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研究药物和生物分子,并对药物设计方法进行了重要改进与创新,发现了一批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其中一些已经作为候选新药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如今,在这个新兴的科技前沿领域,我国已进入国际先进的行列。

  世纪之交,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突破,带动药物研究进入了新时期。陈凯先认真分析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组织带领兄弟单位申请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他两次担任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开展了基于基因功能的创新药物研究等一批重大研究项目,有力促进了我国药物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10年来,他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重大新药创制” 的技术副总师,为推动我国新药研究执着努力。2018年我国有10个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获批上市,他为之奋斗的 “ 让中国人吃上中国科学家研发的好药”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最近我和课题组正在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药发现和开发研究。”陈凯先笑着告诉记者,“同时,还要做好‘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冲刺和‘收官’工作,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报记者 郜阳    

  朱国萍 扎根在社区 为民解难忧

  炎炎夏日,刚刚和来自5省区的38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去吉林法院调研回沪的朱国萍,马不停蹄与长宁区组织部开设新老书记结对暨新任书记培训会。一年前从居委会岗位退下来的这位“明星”居委会大妈,除了继续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外,还开始二次“创业”。朱国萍现在是长宁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负责人,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助力培养更多的“小巷总理”。就在去吉林前,她还安排好工作室与虹桥街道一起去普陀真如镇参观学习,交流建设美丽花园和楼道的经验。位于安顺路的“萍聚工作室”同时也是居民小区的“解忧杂货铺”,老百姓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来倾诉,寻求解决方案。

  朱国萍是原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从居委主任到党总支书记,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再到书记工作室负责人,近30年来她扎根社区,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千方百计解决新形势下居民生活工作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当初刚做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没多久,朱国萍就遇上国家产业结构转型,一大批工人下岗。朱国萍千方百计跑单位、找资源,成功帮286个居民下岗再就业。为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1998年她推“时间储蓄银行”,由在职党员干部带头,公开住址和特长,为居民服务,虹储逐渐成为邻里和谐的“熟人社区”。虹储是个典型的老公房小区,虹储居民区通过自下而上的自治议题和自治项目形成机制,完成“三水一气一路”改造,让老公房换上“新内胆”,居民们很感激,自发在小区竖起“感恩石”。

  朱国萍一端系着虹储小区,另一端则直通人民大会堂。她倾听群众意见,回应百姓诉求,被称为“最接天线和地气”的代表。在她的积极争取下,虹桥街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试点单位,把基层对于立法的意见建议“直通”人民大会堂,对《民法总则(草案》《反家暴法(草案》的修改意见被采纳,居民感叹“法律不再高大上,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年,朱国萍先后提出数十件议案和建议,很多都得到有关国家部委的重视和采纳。

  去年5月,朱国萍退休,但她身退心不退,用心做好萍聚工作室。取名“萍聚”,就是希望汇聚各方的力量,培养更多“小巷总理”。朱国萍也在不断学习探索,比如现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看到“上面”的交流热火朝天,她就在思考“下面”的交流怎可缺席?今年4月,萍聚工作室与乡村振兴建设和生态发展的典范——常熟蒋巷村城乡牵手,建立“蒋巷萍聚苑”,把国家战略的“一盘棋”落实到基层群众的“一家亲”。 本报记者 袁玮 

  曹鹏 一辈子做音乐的志愿者

  他是第一位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带到国外舞台的中国指挥家;他率上海交响乐团走出国门、第一次代表中国站上世界舞台;他第一次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直播交响音乐会;他创办了上海首个非职交响乐团;他培养了无数交响乐爱好者……他,就是著名指挥家曹鹏!现年94岁的他,用毕生的岁月实践着自己的音乐理想——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向前。

  曹鹏出生于1925年,1944年参加革命,是老共产党员,更是新中国指挥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求学时,在海外第一个举办全场的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首次把《梁祝》介绍给世界;他率上海交响乐团第一次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演出;他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向全国首次直播世界名曲交响音乐会。

  如果说退休前的曹鹏创下中国音乐历史上无数个第一次,那么退休后的他则为中国的艺术教育普及开创了一个新世界。2005年,曹鹏创办了首个非职业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这不仅是一个普及高雅艺术的团体,更是用音乐播撒爱心的团体,乐团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向大众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耄耋之年的他始终站在音乐艺术教育普及的第一线。11年来,曹鹏又将他充满爱意的指挥棒挥向了“星星的孩子”。2008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关爱自闭症的项目。沙龙汇聚了上海城市交响乐团200多名青年志愿者,他们组成慈善义工队,用手中的乐器为自闭症患儿服务,助他们逐渐走出孤独。

  很少有人在这个年纪还像曹鹏这般忙碌。他无心享受既往声名,常年与爱好交响乐爱乐者作伴,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交响乐普及场所。七十余年的从艺生涯,曹鹏如同一位“苦行僧”,永不停歇地走在一条古典音乐追寻之路、普及之路上。“要振兴交响乐,就先要从培养交响乐听众做起。”曹鹏的话语掷地有声:“94岁的我,是个九零后。我永远是音乐的志愿者。”    本报记者 朱渊 文 郭新洋 摄

  陆文忠 坚守瀛东村 沧海变桑田

  地处崇明岛的最东端,瀛东村是岛上第一个迎来日出的村庄,也被称为“东滩上的太阳村”。清晨6时许,72岁的陆文忠已经忙开了,今年起,他从瀛东村社区经济合作社的董事长改任监事长,职能有不同,担子却不轻。“上海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瀛东村在农业旅游上先行了一步,现在更要上新台阶。”

  这是沪郊最年轻的村庄之一,曾是“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芦苇荡”的滩涂。上世纪八十年代,陆文忠在陈家镇良种场村担任大队长,地少人多,是出了名的穷村。在资金奇缺、势单力薄、风浪无情的情况下,他带领村民向滩涂进军,问大海要田。1985年11月,陆文忠喊上5个年轻村民,拼凑200元,扛着一缸自制咸菜出发。割芦苇,堆泥灶,搭茅草棚,就算在“团结沙”安营扎寨了。每人一根扁担、一副泥络、一把铁锹,经过300多天艰苦奋战,筑成一条1700米长的大堤。1987年和1994年,陆文忠又带领村民两次闯滩。最终,变沧海为桑田,总共围垦土地4000亩。瀛东村成立后,陆文忠担任党支部书记。村里先后开挖鱼塘1780多亩,蟹塘600亩,种植水稻400多亩,各种蔬菜400多亩,开辟桔园100多亩,桃园150多亩,开发鱼蚌混养、稻田养蟹、无污染蔬菜、白山羊和优质大米等项目,建“千头猪场”,开办年产2000多吨的饲料厂,把荒滩建成综合性农副食品生产基地。他创立“两头统,中间包”的双层经营模式,生产资料统购,养殖技术统一培训,成品鱼货统销。当淡水养殖滑坡时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动员村民创办渔家乐,开挖千亩人工湖泊,建别墅接待游客,帮助瀛东村获评上海市生态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13年陆文忠退休时,瀛东村年人均收入25000元。他又率先提出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建起瀛东村社区经济合作社,村民人人持股入社,成为股东。“人退身退志不退,离职离岗不离党,继续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最大的愿望。” 首席记者 范洁 

  林国强 一生研手性 倾力育人才

  “看着所里的一栋栋实验楼和忙碌的科研人,我由衷高兴啊。”站在窗前,望着充满生机的园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国强笑着说。年过古稀的他仍然奋斗在化学研究的最前沿,只要不出差,每天早晨7时,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翻阅文献、查找资料……

  上世纪90年代,有国外杂志记者来访上海有机所,他们告诉时任所长的林国强:你们的成果令人钦佩,但科研环境着实不敢恭维。“当时全所一个月的工资总共是24万(元),用两个蛇皮袋就能从银行拎回来。”林国强回忆,“我告诉财务,余额临近30万(元)这条‘红线’,就必须先保证科研人员的工资,试剂、设备购买缓一缓。”只有“节流”远远不够,林国强还想到“开源”——上海有机所先后与英国联合利华、上海三维药业、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成立联合实验室,不仅缓解经费问题,也让有机所的国内外声誉大大提升。那会儿,研究所的人才也是青黄不接。“老一代科学家培养我们的时候都倾尽心血。我们也要拿真心对待年轻人才。”林国强说。接受邀请的青年才俊一到上海,不仅有人接站,宿舍已经整理得干干净净,热水器都装好了。他们中,麻生明、唐勇、丁奎岭等一批青年人才,如今都已成院士。林国强还积极联系企业,与所领导商量设留学基金,让博士带经费出国深造……

  林国强总是谦虚地告诉来人,自己一辈子只专注做了一件事——手性科学的研究。年过古稀的他决心以手性合成的知识与方法,助推中医药现代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团队用高通量筛选、高通量检测的方法,从中药红景天中找到了在细胞和小动物水平上有促进血管作用的物质;团队还从中药石斛中得到启发,发现了抗肿瘤活性化合物……《手性合成》是林国强的精心竭力之作,20年来,这本手性科学领域极有影响力重要著作已经再版六次。最近,林国强开始第7版的编撰工作。“我想再努力一次,争取两年内把新版写出来,之后的工作可能就要靠下一代了。” 本报记者 郜阳

  朱雪芹 励志打工妹 愿替工友呼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朱雪芹的座右铭。当初这位背井离乡来到上海打拼的江苏姑娘,25年来矢志不渝、自强不息,不仅成为上海市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为农民工权益鼓与呼,更在完成全国人大履职使命后,又成为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的接待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不断的努力。

  朱雪芹出生在江苏睢宁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因家境贫困,17岁的她被迫辍学,于1995年来到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朱雪芹善于学习,工作一丝不苟。由于表现出色,两次被公司选送到日本研修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学成归来后,又带领同事们在公司“一见棒”产品的操作工艺和质量管理上苦下功夫,最终创造性地丰富完善了“一见棒”西裤 “80道精细工艺操作规程”、“2800秒出成品分秒法”等流程。

  2008年3月,朱雪芹以上海市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光荣出席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她向大会提交议案,希望有关部门能为农民工制定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原有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外,还应包括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养老保险金应该能随农民工异地就业及时转移,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弱势群体的诸多困扰。

  作为农民工代表,朱雪芹从未忘却初心。2016年4月,朱雪芹在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内开设“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建立定期接待制度,并力争“零门槛”应援尽援。她将可复制的“雪芹经验”应用于实体工作网络,不断完善群体性劳资纠纷预警、发现、报告和调处等机制,全面跟踪矛盾隐患发展态势及化解过程。“通过工作室的帮助和服务,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据朱雪芹介绍,今年上半年,各法援站点共接待来访来电咨询412件、689人次;提供代书、参与调解、代理仲裁、诉讼案件285件,“雪芹维权”已结案301件、共挽回经济损失976万余元。 本报见习记者 杨欢 

  王均金 做民企先锋 开“百年老店”

  诞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均瑶集团扎根上海多年,已经成为上海民营企业的领军者。作为均瑶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王均金的人生轨迹也闪烁着奋斗者的光芒:从一名渔民子弟成长为民企500强的当家人,从一位以改善生活为目标的创业者,成长为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企业家和为国建言献策的全国政协委员。

  回望过去一年,均瑶集团营业收入306亿元,纳税30.9亿元,各项业绩指标稳步上升。如今集团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员工18000人,规模列中国企业(服务业)500强第191位。而在创业至今的28年里,均瑶集团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留下多个“第一”:第一个私人承包飞机航线,第一个成立民营包机公司,第一个民营企业入股民航主业,第一批筹建民营航空公司,发起设立全国首批民营银行……

  1991年7月,23岁的王均金与哥哥王均瑶开通长沙-温州的私人包机航线,开始其创业历程。2004年,兄长王均瑶因病溘然长逝,王均金紧急接任均瑶集团董事长职务,从幕后走到台前。王均金于2005年提出建设“百年老店”的愿景,打造为社会创造价值、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从2005年起,均瑶集团整合旗下的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逐渐形成以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等多领域全方位发展的格局,始终着眼全国和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制定自身发展战略。2015年6月,上海金融混改打响第一枪,他带领均瑶集团重组爱建集团。均瑶集团以爱建集团与华瑞银行互为业务依托,致力成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创新基因。2018年,吉祥航空与东方航空相互持股,成为东航第二大股东,该案例成为国资混改标杆。此外,王均金2018年担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后,助推国家战略,率商会到安徽、江苏、浙江,新增投资额1500亿元。

  “企业要经得住风雨。”王均金表示,均瑶甘做中国百年企业的探索者。而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的,只有把党的精神、国家的发展、企业的文化以及青年成长之路衔接好,传递正能量,形成正确价值观,“百年老店”才可持续。 首席记者 吴宇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9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第A11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创新脚步不停歇 奋斗人生很美丽
美国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A10创新脚步不停歇 奋斗人生很美丽 2019-08-05 2 2019年08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