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提醒
论坛现场,中东某强国的狙击队长不讲自己反恐狙击的经验,而是讲了亲历的一次反恐失败:三个恐怖分子闯入居民楼,有人报警,特警包围居民楼,派出谈判专家喊话,恐怖分子没有答话,结果14分钟过去了,特警冲进去,发现所有人质被杀,恐怖分子根本不提条件,不要赎金,目的就是杀人制造恐怖,然后快速离开。队长为这次失败感到痛心,他告诉我们,这是恐怖分子的新动向。
南美某大国的特警队长提到恐怖主义的新趋势——“毒品恐怖主义”,“依仗雄厚资金支持,武器先进,贩毒集团用恐怖手段威胁政权稳定,制造社会恐慌,比如袭杀政府官员、警察,或用重武器袭击公交,造成平民伤亡”。他还展示一段贩毒武装拍摄的袭击特警车辆的视频,毒贩在山路设伏,警车进入后,两挺机枪猛扫,把警车打翻到悬崖下,画面中,开火的毒贩居然谈笑风生。他的结论是,“毒品恐怖主义”比以往常见的“宗教恐怖主义”更危险。
带着悲伤而来
论坛提问环节,南美某国的一位女警官很积极,她向中国主办方提的都是女权问题,比如贵国女性狙击手如何培养,女性在反恐队伍里担负什么任务。轮到她上台发言时,她却用了半小时来介绍本国四大恐怖组织的起源、发展和危害,现场展示的一幕幕暴恐袭击的照片,让不少中国与会者理解到自己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应该更努力地去捍卫国家安全与稳定。
充满活力和浪漫的欧洲某大国派出两支精锐特警负责人,他们显得很自信,爱跷着二郎腿说话,在主席台上侃侃而谈,但他们也善于掩盖一些问题。有人问,贵国宪兵特种部队编制有多少狙击手,他居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狙击手,再问到一些更详细的编制和指挥问题,他说,“我在这种国际公开会议上能说这么多,已经够开放了”。可见,交流与保密,在国际反恐合作中“并行不悖”,毕竟涉及编制、行动方法等具体细节,关乎反恐单位执行任务的成败,对核心问题采取回避策略,是国际反恐交流的惯用技巧。
中亚某国反恐部队负责人向中国同行介绍许多苏联时期选拔狙击兵的标准:一、不要家中独子;二、优先从猎人或山区青壮年中选拔;三、结训后进行智力测试,不达标者不给证书。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却是当年车臣匪帮流窜作案的重灾区,难怪他们才有如此特殊的狙击兵选拔方案。
创新没有止境
对于反恐事业,以色列狙击队长说了一个很奇怪的体验,得到大家的认同。他说:“每当一年结束时,回想这一年的东西,我经常什么都记不得,因为我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掌握新的技能,接受新的理念。”就我而言,现在从事的狙击专业教学就是这样,不断探索新的技能、战术、理念,因为战争随时在变,国际形势也是如此,若不能持久创新实践,就可能落后,而狙击战术技术的落后,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论坛上碰到吉布提宪兵准尉A,很谈得来。我回忆起自己和四名吉布提军人的友谊,那是2016年夏,我负责吉布提一个小班的特种射击教学,认识了优秀的军士长B和C,我教他们技术,他们也把自己在当地的反恐作战体会和盘托出,那是我军旅生涯学到最多东西的夏天。吉布提军人对中国的热情与开放,让我感到他们就像中国同胞一样可爱。我问A准尉是否知道B、C两位军士长的情况,他兴奋地说,他们仨就在一个排里,是真正的好兄弟。我告诉他,欢迎他们再来中国,我一直很想他们。 龚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