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焕新,设施升级
打造供水营业厅优质服务新体验
今天的瞿溪路营业厅,令人耳目一新的,首先就是供水行业标识变得端庄大气,简洁时尚了。
“新标识的灵感来源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蜿蜒的流水构成了上海的首字母‘S’;上下两部分图形又像两只相对手掌,呵护着代表水资源的水滴,寓意上海供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时刻呵护与保障人民的供水需求。”市供水管理处相关人员介绍,新标识的外形似一个蜂巢的形状,象征着上海供水行业团结进取,不断创新,为城市发展助力。
据了解,上海供水行业的营业厅作为城市综合服务的窗口,早在2009年迎世博期间,就全面推广了服务窗口硬件设施标准化建设,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范围内率先采用供水行业统一标识,展示城市文明形象、体现公共服务水平,树立行业整体形象。
此次标识的升级,是供水行业时刻不忘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初心,紧紧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和绿色、创新的理念,多方征求意见后,对原有上海供水行业标识在视觉效果进一步优化,提升整体设计艺术性和时尚感的结果。简约现代的新标识,直观传递品牌信息的同时,也传达了具有影响力和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给市民更好的视觉体验和吸引力。
与新标识相匹配的还有营业厅内部硬件设施的升级。新的营业厅内,引导区、等候区、展示区、窗口接待区等各个功能区简洁明了、大方得体,市民一进门就能快速“对号入座”。营业厅内部还设置了防撞条、营业时间牌、分类垃圾桶等便民设施,更好地提升舒适、优质服务体验。新窗口对工作接待人员的服务态度、效率、规范等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坚持服务导向,对标国际标准
城投水务加快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瞿溪路营业厅率先完成试点升级的背后,是城投水务集团“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理念,是传承百年供水品牌历史的坚持。
城投水务集团自2014年7月18日成立以来,一直力求为本市提供优质暖心的自来水供应服务。经历数年发展,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城投水务集团在公用事业行业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服务水准,配备呼叫中心、网站、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短信平台、传真、信函、供水服务代表等多种联系渠道,并先后打造了“962740供水热线”、“水管家”等服务品牌,在市民心目中逐渐树立起了贴心、放心、安心的良好形象。
围绕城投水务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 “更新理念专注客户需求,塑造品牌形象”的发展目标,城投水务集团表示,要以客户全方位业务管控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快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管理标准化、运营服务规范化、执行管控信息化、彰显品牌优势,确保客户满意度稳中有升,保持市民服务热线12345总体排名位于公用企事业单位前列,成为全国供水行业中的服务标杆。
“网络建设作为线上渠道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而营业厅建设则作为线下渠道,承担城投水务与客户面对面的直接交互和体验感知,将从原有单纯业务受理转为品牌传播、形象展示的功能定位,并将赋予更多实际体验和宣传阵地的职责。”城投水务进一步表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结合“放管服”等外部服务要求的不断提升,秉承“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对当前供水服务不断进行调整和提升,通过线上(网络、呼叫中心)和线下(营业厅、供水服务代表等)渠道的优化,统一服务流程及标准,不断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城投水务全面梳理了供水业务,制作了《服务指南》,将每一项对外服务的渠道、办理时限和所需材料进行了统一和明确,规范了城投水务内部业务流程,放于营业厅便于市民取阅。
精耕细作,追求卓越
推动供水管理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为让上海市民得到更优质更高效的供水服务,在直面市民的营业厅以外,上海供水一直以卓越的全球城市为标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提高供水水质”而精耕细作,并把精细化水平作为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使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精耕细作的,既有老旧供水管网优化,也有二次供水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有水厂深度处理“一厂一方案”的改造。
加强基础数据管理,
稳步实施老旧管网改造
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是提升供水水质、优化管网布局、保障安全运行的有力措施,上海计划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服务年限超过50年和混凝土材质的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及优化工作。供水行业按照“落实责任、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架空线入地、道路整修等项目共同有力推进。改造过程中,供水企业及施工方尽可能优化施工方案,完善施工措施,减少扰民,确保文明施工。逐步实现对所有管网的工程与施工质量进行记录,实施工程与施工质量可召回、可追溯管理,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提升二次供水接管水平
上海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已全面完成,供水行业正逐步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以二次供水设施信息化监管为导向,以供水业务应用和综合管理决策为核心,积极推进二次供水监管点建设,实时监测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的浊度、余氯等水质参数,通过各类基础、管理、监测信息的采集和整合,不断提升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水平。
加强部门沟通协调,
有序推进深度处理改造
遵循“供需平衡,区域均衡,优化调度,能快则快”的原则,大力推进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细化工程月度计划的实施,根据制定的“一厂一方案”,有序推进实施杨树浦、泰和等14家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建设。整体统筹相关工程性措施,加强区域水量调度,确保水量供需平衡;同时,在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对建设单位的施工资质、施工流程及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监督管理,把安全责任意识传达到每一位施工人员。
“秘密武器” sahara技术
助攻老旧水管改造
一般市民不知晓的是,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改造好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老旧水管,上海供水行业一直在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
其中的一个“秘密武器”就是Sahara技术。
Sahara技术的全称叫Sahara系缆式检测技术。它不但可在不断水的情况下,对供水管网内部进行检测;也可以检测漏点位置,进行渗漏量估计,并对气囊进行定位和长度测量,绘制三维管道走向图,进行温度测量和压力测量。
更为重要的是,Sahara技术还可以提供视频资料,了解阀门状态、支管、内衬层质量、堆积物及局部淤塞等信息,并进行金属管道腐蚀情况评估。
利用这个“秘密武器”,城投水务已完成了131次检测,总检测距离仅41.9公里。所检测的管道口径为DN300-DN1800,包含预应力混凝土管、PE管、钢管、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等材质,最大管龄超过120年(1898年敷设)。
上海供水行业将继续以更新理念服务用户需求,通过Sahara等新型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结合上海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优化,使施工更加精准高效,“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供水管网,力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暖心的供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