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翻译志愿者服务团涵盖英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等。泗泾镇按照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在平衡各语种的基础上,将首批翻译青年志愿者统筹分配为3组,以线上翻译为主,必要时现场翻译为辅的形式,划分日夜班,根据志愿者实际情况安排工作时间,协助各社区工作。近期主要是协助泗泾镇各居民区做好信息采集、信息咨询外语翻译及其他疫情防控相关志愿服务工作。
泗泾镇为何要快速成立这支翻译志愿者服务团呢?这是缘于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前段时间一位居住在泗泾镇文康苑的外籍友人突然晕倒,因为语言的不通,工作人员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才了解情况,还好最后并无大碍,虚惊一场。
这虽然是一次偶然的突发事件,却敲响了警钟。近年来,随着泗泾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外国友人都选择来到泗泾定居。为了更好地抗击疫情,避免因交流不畅导致信息获取不及时和行动缓慢,泗泾镇决定在原有的机关翻译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在“古镇新城泗泾”的微信公众号上尝试着对外发布了一条志愿者招募的微信。“向有语言特长、有志愿精神的你发起邀请,如果你具备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流畅翻译,如果你具有一定空闲时间和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熟悉网络,具备线上工作的能力,欢迎报名。”
招募令一发出便收到了热心粉丝们的几十条留言,引来各路语言人才积极踊跃报名。在报名的志愿者中,有在家上网课的大学生;有在外企工作会外语并热心志愿工作的白领;有正在家“云办公”的白领青年。
家住泗泾镇江川二村的瞿女士在看到这则招募令后,表示想要参与到翻译志愿者的队伍中,但再三强调只能做线上志愿服务。原来瞿女士一家人还在湖北无法返沪,她的孩子就读于泗泾小学,前两天收到泗泾小学一封“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告家长书,让她内心深受感动。在看到招募翻译志愿者的微信后,她便萌生了报名的念头。“正如学校发的告家长书所写,‘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虽然我人在湖北,与上海相距千里,但所幸现在网络发达,我依然能用我的所长为泗泾的防疫工作出一份力,来回馈泗泾人民的爱。”
十天前刚从浙江杭州返沪的小潘虽然不是重点地区来沪人员,但由于乘坐了公共交通,她表示还是要响应号召自我观察14天。当她在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找到了更直接、更让她欣喜的奉献方式,“线上翻译志愿者让我居家隔离期间也可以有所付出,帮社区解决困难,志愿、隔离两不误!”
报名结束后,泗泾镇结合实际需求,在经过电话逐一了解和筛选后,最终确定了翻译志愿者服务团成员的名单。其实,早在这支翻译志愿者队伍“扩编”之前,机关青年们已在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协助防控办、居民区等单位更好地完成防控工作。“社区里刚回来两位非洲友人,她们说的我们听不懂,我们说的她们也不明白,书记,这可怎么办?”“润江的小何英语不是很好吗?打电话让他试试!”因去外地看望奶奶而需要自我居家隔离观察的居委工作人员何仪“临危受命”,通过电话与两名外国友人取得联系,了解了相关信息,化解了居委会疫情防控工作的燃眉之急。
此外,镇党政办工作人员谢丹妮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防控手册翻译成了日文版,方便社区内的日籍居民更好的了解防疫控疫工作开展情况及要求;绿亮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李正花,在企业复工之前就已积极投身到保利居民区的志愿者工作,同时,她更充分发挥自己擅长日语、韩语的优势,协助居民区做好境外友人的登记工作。《松江报》记者 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