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病人的健康。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改善大型医院患者就医难的状况,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物联网医学平台,在世界上首先提出“移动云加端物联网医学”,获得7项专利,待批准专利10余项。通过这一新技术,使病人在社区即可云联知名专家,在物联网终端享现代医疗治疗,解决慢性呼吸性疾病诊治和管理的高技术难题。
2012年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云加端物联网医学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整合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科的医疗和科研资源建立而成。由中山和青浦医院专家带领社区医师通过远程医学技术及早诊断和共同管理病人,使病人到了所在社区治疗即等于到了中心医院,既减少大医院人满为患,又为社区医师解决了一些慢性病诊治和管理的高技术难题。
实验室主要工作任务是建立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规范化诊治的示范社区,制定相关疾病的社区危险因素干预、早期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分类及转诊标准等,并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建立患者电子档案、各种慢病的指南、康复治疗、转诊指南、电子档案的管理;建立各种慢病俱乐部,定期对患者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并通过基于手机的云加端物联网医学实现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及规范化治疗:培训和建立物联网医学中心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呼吸系统慢病分级防治人才队伍,通过手机云加端物联网,对各慢病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及规范化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及相关医疗费用。
目前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已和青浦区金泽卫生服务中心、香花桥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关系。随着电子医学兴起、无线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新生的物联网医学将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借助物联网可以把慢病管理推向社区和家庭,利用三级医院的技术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既缓解了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是远程医学的重要补充,并克服了远程医学不能随时随地传递信息的缺点。物联网医学的发展,将可能改变未来社会的就医模式,使慢性病真正在社区得到有效的管理。 王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