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业主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泡沫破裂之后,我们该如何反思共享经济?
杨鑫宇
  7月1日,小鸣单车发布了《关于公布小鸣单车债权表的公告》。公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小鸣单车已确认债务超过4500万元,其中大半都是用户未能退得的押金,总金额达2512.49万元。

  一家企业的倒下算不得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对共享单车,乃至于共享经济这个年轻而庞大的领域而言,小鸣单车的命运,却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让人在追捧共享经济的商业热潮之中不得不冷静下来,认真反思共享经济面对的风险与挑战。

  今天的人们应该都还记得,共享单车刚刚“杀”入国内市场时,得到过多少人不遗余力的赞美。一时间,以共享单车或其他共享经济模式为要素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动辄便能揽得上亿投资。人们对共享经济这种模式的无条件追捧,使得大量资本以“扎堆”之势集中进入了这个新兴领域,使得种种共享经济的市场迅速进入了供应过饱和的状态。行业内的公司为了应对惨烈的竞争,不得不采取高亏损、高负债的“烧钱”方式运行。

  在这种混乱的竞争之中,共享经济的其他问题也日益显现。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导致市容市貌受损的情况。共享单车的无序停放,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全新的难题。一些城市甚至不得不为废弃的共享单车设置了“单车坟场”。而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其他共享经济表现形式,也遭遇了大量“噱头炒作”“实用性差”的争议。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共享经济绝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灵丹妙药”,而市场供应的过饱和,更是会大大强化其负面影响。对此,只有尽快让市场回归平衡与理性,才能使得共享经济获得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遗憾的是,当战场上的厮杀之声已然轰鸣到让人听不清击鼓鸣金的号令之时,让局面以“软着陆”的方式和平收场,注定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小鸣单车及其用户,便不幸成了市场回归理性的“代价”。

  在此之后,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关门,甚至连ofo这样的“始祖级”企业,都遭遇了严重的经营危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坏消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也是市场逐渐恢复理性与正常的标志。今天,早已不会有人再把共享经济捧到无所不能的位置上,也不会再有投资者任由企业使劲“烧钱”,大打无意义的价格战。只有在这种环境下,这个行业才可能有稳定、长远的发展,而公众与政府也才能与企业进行良性的互动,逐步解决共享单车过量投放造成的次生社会问题。

  共享经济也好,其他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也罢,终究都不可能脱离市场规律的制约,成为只赚不赔的摇钱树。不计代价地追捧新生事物,只会毒化新生事物在市场上的成长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杨鑫宇(摘编自人民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业主周刊
   第06版:业主周刊
   第07版:业主周刊
   第08版:业主周刊
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轻管”如何破
“大学设家政专业”需破除职业偏见
禁售烟草“100米” 执法更要“零距离”
泡沫破裂之后,我们该如何反思共享经济?
广告
社区版业主周刊04泡沫破裂之后,我们该如何反思共享经济? 2019-07-10 2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