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业主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绣花治理”让申城更有“温度”
  拥有6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400多万常住人口,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近年来面临交通拥堵、人口增多且老化、社区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修课”。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绣花”般精细治理持续推进,上海正在成为一座更加“有温度”的城市。

  “头脑”聪明“四肢”有力,智能支撑精细化治理

  “城运中心呼叫10号督察员!请报告你目前的位置。”“10号督察员收到,我正在陆家嘴连廊巡防,现在人流平稳,交通有序,一切正常。”……

  放下手中的对话机,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指挥员的眼睛还盯着面前的无缝屏幕。

  在这块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城市的各种“体征”数据,包括接警数、实有人口、地铁故障,等等。浦东1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旦察觉有信息异常,会在第一时间上传到这个“城市大脑”中。

  “头脑”更加聪明的同时,“四肢”也更加有力。目前,浦东新区的36个街镇陆续建立起城市运行分中心,接收来自区中心的订单任务,大大缩短任务单的流转时间。

  地处城乡结合地带的周浦镇,既有繁华的万达广场、小上海步行街,也有转型发展中的镇级工业园区,人口密集、车流众多。

  据周浦镇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吴蓓介绍,过去因为感知技术的缺乏,信息互联共享不及时,城市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明显,治理措施较为碎片化。

  如今,有了“城市大脑”的快速反应和集中指挥,许多社会治理顽疾得到了明显改观。

  随着电动自行车防盗系统模块上线半年,周浦镇辖区内的车辆失窃发案率同比下降了72.2%;老人行动轨迹监测模块在过去一年里,向家属推送了300余条有效信息,凡佩戴智能手环的走失老人,均被当天寻回……

  王礌告诉记者,浦东“城市大脑”将不断迭代更新,更快更强大的城市运行中心即将上线。“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将变得更加可行。”

  既“近家”又“进家”,养老服务15分钟“触手可及”

  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57岁的金阿姨经常参加插花、烘焙等活动;60多岁的张大爷是书画沙龙的爱好者;住在一公里外快80岁的肖阿姨,中午都会来社区食堂用餐……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近一年来,这家驿站的事务受理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咨询事项由原来的169项调整至188项,当场办结事项也由7类38项增加至目前的9类50项。

  围绕老年人的各类需求,为老服务更加温情。“在原有的手工、唱歌、书法等课程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插花、打击乐、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新课程。”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陈燕说。

  “上海正在积极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180家;今年底将建成超过25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

  养老如“网购”般便捷已成为现实。今年5月,“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上线,涵盖新版养老地图、养老服务机构查询等主要功能。广大市民在这一平台上寻找养老服务,犹如在网上找餐馆、购物一样方便。

  “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站点的齐头推进,‘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步构建。这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近家’和‘进家’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朱勤皓说。

  志愿者“下岗”,垃圾分类“新时尚”走向“新习惯”

  “湿纸巾居然是干垃圾?”“小龙虾是湿垃圾吗?”……今年7月1日,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少上海市民都经历过关于垃圾分类的考题应答。

  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如今,“新时尚”逐渐变成“新习惯”。作为上海市虹口区宇泰景苑小区的志愿者,过去冯海梁每天都得回答十来遍垃圾分类的问题,“现在连小朋友们都会准确地分垃圾啦。”

  随着家家户户逐渐养成家中垃圾分类装袋、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志愿者们逐渐无事可做,如今全部“下了岗”。

  据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红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介绍,目前,宇泰景苑小区的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98%,资源回收利用率达60%。

  宇泰景苑的变化在上海千千万万个小区里发生着。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上海这一“新时尚”,孕育出更多积极的“新变化”。

  数据显示,上海市干垃圾减量、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资源化情况不断变好:截至8月末,湿垃圾日均清运量为0.92万吨,较去年年底增加130%;干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1.55万吨,较去年年底减少26%;可回收物日均可回收增加至0.45万吨,较去年年底增长了5倍。

  “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上海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让“新时尚”成为“新习惯”,让垃圾分类“形得成”更能“守得住”。

  (摘编自《解放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业主周刊
   第06版:业主周刊
   第07版:业主周刊
   第08版:业主周刊
“绣花治理”让申城更有“温度”
共和新路市场监管所开展“质量月”主题宣传活动
居民自治齐参与 “叮咚五宝”来引领
社区版业主周刊06“绣花治理”让申城更有“温度” 2019-09-11 2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