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塘是航头下沙古镇内的一条千年古河,也是浦东新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名录中426条区考轻污染河道之一。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住在盐铁塘沿岸的居民开始渐渐填河建房,大量违建彻底改变了盐铁塘的面貌。不只是违建,附近下沙老街的污水仅靠一条管道排放,同时,违建内的污水则直接排入了盐铁塘。就这样,盐铁塘逐渐成为了一条“臭河浜”“断头河”。
两岸的居民,承受着河水黑臭、环境脏乱之苦。环境的不断恶化,让两岸居民深受其害,治理盐铁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过,大量违建依附有证房屋,沿河两岸农夹居现象普遍,弱势群体多,流动人口密集,想要整治并非易事。但航头镇的态度坚定,用铁腕治水来呼应群众期盼,让盐铁塘重现水清岸绿。
于是,盐铁塘整治工作指挥部成立了,专门配备了精兵强将。2月中旬,航头镇向河道两岸居民发放了整治告知书,并请第三方开展违建的测绘、居住情况的排摸。之所以聘请第三方开展这些前期工作,为的是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也可以避免“人情绑架”。
与此同时,一份份《致盐铁塘两侧居民的一封信》被送到了居民手中,河道两侧醒目的地方悬挂了横幅,镇里的河道整治宣传车每天往返着展开宣传,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河道整治的形势。
74岁的康龙德是一名老党员,原本住在老公房里的他在1999年买下盐铁塘边的一套老房子。因为家里拥挤,老康在院子里搭建了两间房间。得知河道整治需要拆违后,老康开了一次“家长会”,动员家人配合拆违工作。起初儿子、儿媳听了不同意。但老康说:“这是给老百姓做好事,我作为老党员要带头。”在他的坚持下,家里人最终答应了,老康也成为了第一个带头签约拆违的人。在榜样的作用下,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街坊邻里,也渐渐“松了口”。
这几日,盐铁塘北侧的小路上,不时有拖拉机运送满满的建筑垃圾经过,这也标志着盐铁塘畔的拆违工作已经进入尾声。
从5月初签约完成,到5月20日基本拆完5500多平方米的违建,这样的效率,让盐铁塘整治工作指挥部所有成员感到惊喜。
从数字上看,盐铁塘边违建的体量并不大,但是工作难度并不小。由于道路狭窄,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而且居民房屋都是有证无证连接在一起,河道上的违建只能人工拆除。
在拆违现场,可以看到不少房屋被“切”成了一块块。航头镇的工作人员,将此称为“切蛋糕”式拆违——将有证建筑与无证建筑两部分切开,仅拆除违法建筑部分。“在‘切蛋糕’前,我们会经过详细的测算,有时还会先砌一面墙,隔开违建与有证房屋,再从外部拆除违建部分,尽量保证居民家中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航头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河道整治工作取得进展之后,不少居民也在问,“这河接下去怎么弄?”对此,航头镇镇长郭嵘给出的答案是:“打造一片绿色,还群众一片风景,将这里建成有亮点、有景点、有特点的江南水乡。”
初步的设想已经有了。盐铁塘河边的几棵老树,将被保留下来,之后结合周边的空地,设置小景点,传承历史,同时也供居民休闲用。在盐铁塘与咸塘港交界口,还有一片闲置的地方。今后,这里将成为周围居民公共休闲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