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会治理“微”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镇域诚信管理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居民“一户一卡一档”信息系统,整合物业、动迁安置办、各居民区等相关数据,并将其纳入平台。梳理管理清单和“受限”事项清单。系统梳理5大类30项管理清单,明确责任范围、责任主体和责任措施;系统梳理福利补助、招聘就业、入党入团入伍、晋升评优等情况,形成“受限”事项清单。形成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对欠缴物业费的业主实行“准入限制”和“办理限制”。
打通居民物业服务需求症结点。快速稳妥解决与物业费收缴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梳理解决八大共性问题和若干个性问题。如针对部分农民动迁小区“房产证办理周期长”的问题,三个月内办理2589套住房房产证,办理周期大幅缩短。走出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恶性怪圈”,进入“良性循环”。截至2017年底,航头镇动迁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20%左右提高到96.93%以上,居民满意度测评从51%提高到当前的96%。常态化的物业费收缴诚信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微治理”功能。推动社区“微治理”平台深度参与诚信体系建设。各社区自治家园委员会、“沉香议事小客厅”、“瑞和苑睦邻小屋”等居民微治理平台,设置物业费收缴等公共议题,通过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制度,引用罗伯特议事规则,促使多方达成共识,解决了机动车无序停放等突出矛盾六项。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统筹解决具体问题。各级党组织有效运用组团式服务联系群众机制,组团包干,党员带头下沉到楼道和村组,并挖掘和凝聚起一大批热心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和居民骨干。
诚信建设关键是要让更多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更应当具化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从而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