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故事/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老标杆 永葆赤城
■ 莫秀仁在家中辅导孩子
■ 王友来(左)为群众调解纠纷
■ 陈文龙(中)在群众家中走访
  编者按:在金海社区,有这样一批老党员,他们平凡、坚韧、热忱、执着,为党、为人民尽心尽力。即便退休,也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努力发挥余热。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党性。无需用华丽的词藻去修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党员对党、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莫秀仁  居民区里的“万金油”

  莫秀仁,上海市劳动模范,金水苑居民区原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退休后,她依然发挥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

  她是党建微家的“掌门人”,平日里,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等一系列活动,持续为社区的党建事业贡献力量。她是孩子们的“莫奶奶”,每每到了寒暑假,莫老师家中总会坐满各家的孩子,把孩子托付给她,居民们都十分地放心、安心。她是老人们的“知心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上门与老人聊聊天、问个好,使老人们感到快乐。

  “翁阿姨,我是小莫,今天我来看看你。”一天早上莫秀仁像往常一样去看望独居老人翁阿姨,敲了几次门,却没有一点动静。莫秀仁心里有些不安,快步走到翁阿婆家窗口前朝里张望,只见翁阿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莫秀仁急忙叫来邻居们帮忙,并第一时间联系了老人的子女。在大家的帮助下,翁阿婆被及时送到了医院,转危为安。翁阿婆和她的子女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像这样的故事,在莫老师身上不胜枚举。在金水苑,居民们都知道,不管是家长里短还是急难愁事,“找莫秀仁,就对了。”

  王友来  金海百姓的“老娘舅”

  共产党员不退休,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王友来同志就是这样的一名老党员。

  他原是社区和稳定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综治维稳工作,由于社区的特殊性,拆迁引起的矛盾纠纷数不胜数。老王在调处化解矛盾工作中,敢于挑重担,总能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理育人、以情服人,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维护社区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得,有个村民为动拆迁的事情经常到社区上访,每次来总是情绪激动,行为偏激。有一次,他在老王办公室门口大声地嚷着:“告诉你们,我是绝对不会妥协的,要拆房,先拿我的命!”只见他手里拿着一瓶农药就往嘴里倒去。老王见状,一个箭步上前,夺下农药,把他送去了医院。由于抢救及时,最后性命无忧。而这个持续两年多的动迁矛盾最终也在老王的耐心劝解和社区其他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化解。

  退休后,老王成立了“友来调解工作室”,继续做着金海百姓的“老娘舅”。

  陈文龙  联系群众的“排头兵”

  真诚、朴实,这是群众对陈文龙的评价。从担任大队会计,到团支部书记,再到村主任、党支部书记,陈文龙一直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三十多年来,他将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洒在了金海这片土地上。

  村里曾有一位病重的老党员,在生死弥留之际,她的心里还一直挂念着组织,即使病重也想见见村里的书记,陈文龙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冒着刺骨的寒风,半夜里赶到了老人家中。听到陈书记来了,老人微微睁开双眼,陈书记亲切地上前打招呼,老人已经无力说话,只是睁大眼睛耐心听着书记诉说。老人以前也是一名村干部,精神好的时候,总是说“村里的小陈真好”。陈文龙坐在老人床边,跟她的家人诉说着与老人相关的点点滴滴,老人静静地听着,眼含热泪。陈文龙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当他离开时,时钟早已划过凌晨时分。他说自己累点没关系,大不了就是少睡些觉,少休息一会,但是老党员需要我,想要见我,这是迫切而强烈的愿望,即使再晚也要去。

  在许多村民心中,陈文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他平时关心村民、实实在在为村民服务密不可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综合
   第03版:故事/人物
   第04版:文苑/摄影
光荣榜
不老标杆 永葆赤城
金海城事故事/人物03不老标杆 永葆赤城 2018-07-05 2 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