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苑/摄影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头墙”的故事
屠林明
  “马头墙”在与屠家堂一河之隔的西侧。马头墙总体上说也属屠家堂,其住户基本上是屠姓。

  马头墙在四乡八里很有名声。之所以宅名“马头墙”,是因为其房屋主体的外墙为徽派建筑式样。这在上海市郊及奉贤地区恐怕不多见。马头墙原为一座前后三埭头的带厅堂的宏伟建筑。前埭带墙门间有13间之多。据传马头墙曾出过秀才,故前埭屋顶有装脊装饰,屋顶两边的落檐装有向西南及东南伸展的飞檐,显得气派非凡。

  墙门间是出入必经之地,其门口两侧有一对圆形的像现代腰鼓的石墩,外表的雕饰精美,色彩鲜艳。墙门间的北侧上方是“家堂”,置放着祖宗的神主牌。出了墙门间北门,就进入了大庭心,也是一块大场地,地面全用石块铺成。大庭心北侧还筑起了戏台,逢年过节会请来演艺团体前来演出,热闹一番。

  中间一埭房子在大庭心的两边,主要建筑是两只大厅,这是接待宾客及举办婚丧喜事的地方。大厅前后的大门有三米多高,除了大门则是窗屉。门窗上也都雕刻着各种动物奇花异草及花纹,有些窗则装着亮晶晶的蛎壳。

  两只大厅与前埭之间各有一个小庭心,大庭心与小庭心的连接处,都有砖砌的号门头,高高的门头上都砌上了五花八门的砖雕,雕刻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及文字。后埭则是一排阁楼。高爽的阁楼是主人们的起居屋。

  马头墙东西及北边三面靠水,门前则是一条宽畅的官路,通向四面八方,路边栽有一行大树。据说在栽树时,每棵树下都套上了一张大豆饼作肥料。由于马头墙的非凡气势,当时的一些强盗几次想抢劫,都始终不敢进去。

  马头墙的建造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有一个传说流传至今。

  据传马头墙的老祖宗是位养牛种田的农民,在长毛(太平天国)头里的一天,他牵了牛到自家田里去赶车,忽然看到有大队人马过来,他便在一旁躲起来观看,看到前面的几人扛着一只棺材,后面的一些人哭啼的,他们把那口棺材停在韩路坟的荒草丛中后离开了。

  隔天,他再次去田里,趁牛赶车时去韩路坟里割年草,却闻到一股浓浓的臭味从那只棺材里发出。他是个喜欢刨根究底的人,于是想办法撬开了棺材盖,发现棺材里全是散发着臭味的猪肠。他再试着拨开猪肠,眼前顿时一亮,不得了,原来被猪肠遮盖的竟然是半棺材的银洋钿!他控制住自己的心跳,拿了一些银洋钿,将棺材盖盖上。以后,每次去田里赶车割草,就从棺材里拿一些银洋钿放到草篮底里带回家。就这样,没多久,就把棺材里藏的银洋钿全部搬到了家里。

  有了这么多的银洋钿,他就想造房子了。那天,他到松江一家大型木行里去买木头。他在木行里的木头堆场中走了个遍,一边走一边嘴里咕哝着。木行老板问他:“怎么,这些木头你都不称心?”他说:“不,这些木头我都要了!”老板看他一个老头,身上穿的棉袄棉絮拖出拖进的,便说:“你如果全要,我不仅卖优惠价,还保证免费送货,再送两桌酒席。”“好,一言为定!”结果,他真的买下了木行的全部木料,木行老板也高兴地赔了两桌酒席。

  老祖宗买了木料,就开始请人造房子。据说,有一位造房子的木匠从开始学生意时来造马头墙,一直做到满师,马头墙才完工。这就是说,建造马头墙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另有一位老木匠,每天收工回家时,随手从马头墙的工地上拿一根椽子当赶狗棒回家,日积月累,这些当赶狗棒的椽子,居然供老木匠家造成了一幢五开间的房子。

  马头墙曾开办过学校,现年80岁左右的附近村民有不少曾在马头墙上过学。据记载,1947年后,马头墙学校并入马头墙以北的姚家桥学校。

  马头墙在解放初居有屠正才、屠进才、屠良才、屠学才、屠有才以及金泗贤等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马头墙老宅陆续被折除,住户们从此住进了新盖的楼房。 

  屠林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综合
   第03版:故事/人物
   第04版:文苑/摄影
放下斯文贩梨去
金海湖上的月光
“马头墙”的故事
《秋天的童话》
金海城事文苑/摄影04“马头墙”的故事 2018-10-10 2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