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少湖社区居委会筹备组刚成立不久,居委书记陈卫荣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区居民王建明不幸患了小脑萎缩,病症就是渐渐地人变得毫无力气,直至走不了路、下不了床、端不起碗、吃不了饭,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甚至连说话都说不清。他的妻子沈慧敏一个人照顾不了他,曾数次找护工、保姆来帮她一起护理,可人家干几天就不干了,都说:难护理弄不动。无奈,沈慧敏向陈书记求助。
带着解决居民急、难、愁问题的工作理念,陈卫荣召集小区志愿者开会,说了王建明家的困难,问大家:谁愿意帮帮他们?62岁的曹丽芳第一个站了起来:“我去吧,我以前在福利院做了十几年护理工作,我知道怎么帮助这些病人。”
于是,平日就热心公益的曹丽芳走入了王建明家。原想不过是一个瘫痪的病人,事实却远非如此,57岁的王建明身体高大,浑身却没有一点力气,这一病症是世界难题,康复无望,妻子沈慧敏每日照顾十分劳累,思想负担特别重。仅帮他上一次厕所,曹丽芳与沈慧敏两人一起使劲,喊着一、二、三!才能把病人搬到轮椅上。再把他搬到床上,她们早已是大汗淋漓。
曹丽芳懂得病人和家属的难,她知道自己的帮助对这个家庭有多重要,她没有半点犹豫,就表示:“小王,明天我就过来,早上和晚上都来帮忙一个小时。你们看行吗?”王建明夫妇仿佛做梦一般,连声说:“行啊行啊,太感谢了!”
从此,曹丽芳每天早晨来到王建明家,和他妻子一起帮他上厕所,帮他喂饭,帮他按摩腰背腿臂,一面不住地擦汗,一面还不停地与病人聊天、讲笑话,逗得病人笑个不停。她说:“病人心情愉悦,对康复特别有益。我要想方设法让他高兴起来。”妻子沈慧敏的眼里盈满激动的泪水,要知道,这样的笑声在这个家中,已经久违了。傍晚,曹丽芳又上门来了,继续喊着一、二、三!搬扶病人如厕,喂饭、按摩、讲笑话,做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抚慰和帮助。
一天,王建明在妻子外出买菜时,不自主地摔到地上,沈慧敏回到家一人拼尽气力也弄不动、扶不起,没办法,打电话找曹姐帮忙。曹丽芳随叫随到,无比热心。有朋友几次邀曹丽芳外出游玩,曹丽芳说:“我没功夫,小王家我要照顾的。”别人说:“他家和你非亲非故,何苦受那个累?”曹丽芳却说:“将心比心,人要有信用,志愿者就是自己肩上担了一份责任,他们的确太苦了。”以前,曹丽芳每天早晚都要到小区广场上锻炼。如今,姐妹们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她笑说:“到小王家服务全当锻炼啦!”
日复一日,有一次在给王建明服务聊天中,病人含糊不清却动情地说:“姐,我以后就叫你姐,你就是我亲姐。你可不要不来啊!我们需要你!”曹丽芳说:“小王,你放心,只要我做得动,我总管坚持到底。” 沈慧敏抱着曹丽芳流着泪说:“姐姐,我们遇到你真是幸运啊!”
王家夫妻俩把她视若亲人。当曹丽芳母亲去世,王建明夫妇关心地说:“这几天你不要来了,安心办你家的事。”随后,以亲儿女一般,一定要上一份孝礼。曹丽芳也是自己做了塌饼、圆子等好吃的东西,都会带给他们分享。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曹丽芳没有间断一天两次为病人服务,王建明虽卧病在床,但家里笑声喊声、话语声按摩的拍打声不断,病人变得心情开朗了,家庭气氛变得温暖如春。
饮水思源,为了表达对志愿者曹丽芳的感激,王建明夫妇决定以自己的方式,给当初推荐曹丽芳来家志愿服务的少湖社区居委会送一面锦旗。今年2月,沈慧敏到居委会送上这面锦旗,上面饱含深情地写道:“雪中送炭 冬日暖阳”,以表感谢之心。陈卫荣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新居委会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一面锦旗,是居民对我们志愿服务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也真诚感谢热心居民志愿者曹丽芳。社区需要像她这样的志愿者。”
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