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纳入市考第三批次的川南河、黄龙港、张庆浜等10条新增黑臭河道,于10月初全面开工,将在12月20日前实现主体工程完工,水体达标。纳入区考黑臭河道整治的倪家园沟、顾家园沟、丁家沟等11条黑臭河道整治工程于11月初全面开工,将在明年1月30日前全面完工。
整治黑臭水体是国家“水十条”明确的重点任务,新区要求至2017年底全区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实现城乡中小河道“拆违、疏浚、清障、面洁、岸绿、截污、水达标”的基本要求。
年初,经镇相关部门会同新区有关部门对全镇中小河道进行航拍遥感、水质检测、网格巡查、专业测绘等多种措施,形成了2017年水环境治理任务书,其中纳入市考第一批次黑臭河道2条(创新河、宋家沟),纳入市考第二批次黑臭河道1条(徐家港),另有11条纳入区考黑臭河道。为确保黑臭河道排摸无遗漏,在新区卫星遥感基础上,全镇于年中又开展了新一轮疑似黑臭河道排摸工作,最终确认了10条新增黑臭河道纳入市考第三批次黑臭河道整治计划,做到河道排摸全覆盖。
按新区“水岸联动、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长效管理”的治水思路,及“抓住影响黑臭的关键因素,工程性及非工程措施并举”的相关要求,全镇改变过去“就水治水”的工作模式,综合施策,采取“先截污纳管、再疏浚改造、后水清岸绿”的治河办法,开展了改造工程。
为了让河道治理不反复,除了依托河长制,张江镇还建了一套“空中拍+地面巡+水下测”的长效机制,借助“人防+技防”来巩固河道治理的成果。
今年,安装了6台水质实时监测设备。通过这套设备,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质变化规律尽在掌握,只要打开手机,氨氮含量等几个黑臭指标就一目了然。通过跟踪监测,再进行大数据分析,管理部门便能依据水质指标的变化,追溯源头。
与此同时,张江镇还安装沿河探头,结合张江镇网格化系统,对河道水系进行全方位布控,一旦发现乱排污、乱倒垃圾现象,有关部门将迅速出动进行制止,以确保河道整治成果。
除了水里和岸上的“眼睛”,两架专用无人机也加入河道治理工作队伍当中。“全方位的空中拍”+“全流域的地面巡”+“全时段的水下测”水环境治理体系在张江形成,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科学治河。
唐佩君/文 薛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