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之说,选择在建构区上做文章,是因为搭建活动最能体现孩子的思维路径,帮助老师读懂孩子。大大的软积木是小班教室常用的玩具,但对三岁的宝宝来说,积木垒高需要的平衡能力却是个大挑战。于是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从无意识的摆弄,到渐渐地可以用积木平铺成围墙。江敏之介绍,随着年级上升,用于建构的材料也日益丰富——泡沫板、原木、雪花片等,都可以用来创造孩子们心中的天地。
一次,吴雯雯老师在执教中班时,发现一个男孩正准备搭一艘公园里常见的海盗船,但是却总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让海盗船摇晃起来。吴老师看到孩子准备放弃时,便让他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时,一个小女孩出了主意,让她用大号的晾衣夹夹住积木,再在上面绑一根塑料链条,这样,海盗船就可以完成单摆运动啦!在几个人努力下,海盗船终于完工了。江敏之说,在孩子们搭建的过程中,老师的陪伴很讲究。干预过多,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袖手旁观,又会让孩子再受挫时不知如何是好。经过摸索,老师们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也增加着自己的教育智慧。
特约记者 陆梓华 文 陈荃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