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衡复天平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述永嘉新村的老故事
陈玥 金霏
■1993年和2018年,时隔25年后,居民段震宇和妻子金筱佩在永嘉新村A字房前留影,身上衣服也是当年留下的
■策展人之一吴飞鹏在“新村的老故事”永嘉新村特展开幕仪式上分享心得
■92岁的蔡继珍(右二)在特展中看到了自家当年的全家福
  在永嘉路578号的“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内,由天平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由永嘉新村居民区,上海老房子研究学者、上海老房子俱乐部创建人吴飞鹏,以及社区志愿者、人类学博士王心远精心策划的“新村的老故事1947~2018”永嘉新村特展正在进行。

  天平街道开辟这个展示平台,旨在让居民翻出旧照片,口述家庭故事,让观者从老照片中感受社区发展的脉络。

  这条弄堂的来历

  梧桐掩映下的永嘉路修建于1920年,道路两旁的花园洋房、石库门里弄、现代风格老公寓,诉说着这里的人文故事和海派味道。坐落于永嘉路580弄的永嘉新村,始建于1947年,曾是交通银行的宿舍,第一代居民为交通银行的职工和家属。新村内共有23幢房屋,是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也是上海公寓式花园住宅的代表。七十多年来,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故事和记忆。“新村的老故事”永嘉新村特展,讲述的是一段“活着的”历史,而这段历史的主人,正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97岁高龄的谢志堃16岁时就成为了交通银行的职员,他能非常清晰地说出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我研究过交通银行历史后发现,谢伯伯说的每个年代、每个重要的年份都准确无误。”策展人吴飞鹏说。

  根据永嘉新村第一批居民李伯伯的回忆,当年抗战胜利后,一批撤退到重庆的交通银行职员到了上海,由于他们很多是“无房户”,银行就给这些职员盖了房子。81岁的老居民梁建华也回忆,现在天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地方,早年为永嘉新村的汽车间,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分给了居民居住,其二楼则是永嘉新村的小学“永新小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永嘉新村,几乎每家都有不少孩子,除了小学,当时的永嘉新村还有自己的幼儿园。

  在单位是同事,在永嘉新村是邻居,孩子在学校是同学,用这句话来形容永嘉新村的邻里关系,最贴切不过……因此,作为特展主办方的天平街道,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让社区居民增强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永嘉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范小玲表示:“把小区里的人物、团队、故事、历史和文化搬进展厅,这是很多永嘉新村居民的心愿。希望把居民们凝聚起来,一起记录永嘉新村的历史。居民们不仅是小区的主人,也同样是特展的主人。”

  每张照片都有故事

  环顾展厅,25块展板上,分别讲述了永嘉新村的周边环境、家园故事、建筑概况、老居民回忆录、团队建设成长、交通银行大事记以及居民的速写群像和私藏的老照片等。

  除了97岁的谢志堃,92岁的蔡继珍、85岁的徐明灿、81岁的梁建华,众多普普通通的永嘉新村居民都成了历史的口述者。如何从居民的记忆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故事?“家里有没有老照片”这个最直接、最简单的问题,就成了此次展览的开始。

  “当真正开始策展时,你会有一种迫切心,当有的老人拿出老照片时,照片里的场景早已物是人非。我会觉得惋惜,因为他们的人生故事没能被留下。有时候,记忆的留存往往是对建筑、对城市,甚至是对人类历史的最大保护。”担任此次特展策展人之一的王心远博士也是永嘉新村的居民,她坦言:“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大家都能诉说。这些有价值的故事,可以汇集成非常生动的近代史。”

  展板上的每张照片、每个故事都能让历史变得尤为真切。92岁的蔡继珍爱读书、爱音乐、会唱京剧,她1953年嫁入永嘉新村。早年,蔡阿姨的外公是举人,曾担任李鸿章府上的总管,蔡阿姨与先生的婚姻是由李鸿章长孙媳妇牵的线。当在展览中看到自己的照片时,蔡继珍表示:“我生活在永嘉新村近70年了,这次看到我自己的照片,我感到特别兴奋。”

  85岁的徐明灿是永嘉新村的文艺骨干之一,也是邻里间公认的才子。他曾说起,自己在38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六次立功,七次荣获“建军积极分子”称号,而他人生最大的荣誉,就是曾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

  在展厅内的展板上,还出现了很多社团的身影。他们是由永嘉新村居民自己组建的文体团队,比如已经成立了24年的夕阳红合唱队,成立了11年的永嘉新村睦邻点(民乐队),以及由退休医生发起,十年来坚持每周活动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

  收集老照片并非易事

  永嘉新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很多老人都希望有人来聆听他们的故事,但只是缺少一个平台。而这一次,天平街道迈出了这一步。整个策展过程是个很浩大的工程,街道整合多方力量,从数月前就开始着手策划,几经周折,今天终于把展览呈现在大家面前。

  如今的永嘉新村早已不是交通银行的职工宿舍,居住于此的居民中,有的是因姻亲关系迁入永嘉新村的,也有的是故去老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所以在最初寻找老照片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新村的老故事1947~2018”永嘉新村特展是以真实的姓名、真实的人物,讲述真实的故事,很多老照片中的主人公还曾有过“隐私之忧”。如何在说好故事的同时,又能避免让当事人产生顾虑?

  为此,在策展时,永嘉新村居委会和策展人通力合作,屡次登门入户进行采访,整合了多方资料进行语言文字的重塑,对新老照片进行反复对比,并多次约人合谈汇编。对于老人口述的时间节点及描述的事件,主办方和策展人更是多次走进图书馆进行逐一核对。

  居民提供的老照片,不仅诉说着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变化,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脉络。现如今,这个特展就像书架一样,架子已搭好,但书还会慢慢增补进来。展览开幕后,很多居民寻找老照片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表示愿意分享自己的老照片和家庭故事。所以展览特开辟了“永嘉新村是我家”版块,将随着展览的推进而不断更新,希望通过不断涌现的新故事,为更多居民勾勒出一幅幅速写画像,并分享更多关于永嘉新村的记忆。

  作为特展展厅的“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无疑是天平街道在微更新过程中的点睛之笔,不足百平方米的空间内会定期展示反映上海城市风貌的艺术作品,自2017年10月开幕以来,这里就备受小区居民关注。

  据悉,“新村的老故事1947~2018”永嘉新村特展将持续至8月底。而未来,天平街道也将继续对辖区内的人文资源进一步挖掘、提炼,使“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成为体现海派文化、感受城市温度的生动窗口。实习生 陈玥 记者 金霏

  图片由天平路街道办事处和策展人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社区广角
   第03版:平安天平A
   第04版:家园建设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平安天平B
   第07版:梧桐树下
   第08版:衡复天平
讲述永嘉新村的老故事
松茂窑(上海)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漫生活速递
天平家园衡复天平08讲述永嘉新村的老故事 2018-06-20 2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