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梧桐树下
     
本版列表新闻
~~~——记优秀语文教师于漪
~~~——记优秀语文教师于漪
~~~——记优秀语文教师于漪
~~~——记优秀语文教师于漪
~~~——记优秀语文教师于漪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始末如一 初心不改
——记优秀语文教师于漪
夏靖词
王冬培 摄
  今年教师节,我和学校老师共同学习了于漪前辈的教学札记《那本黑皮封面的笔记本》。在文中,于老师说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一篇篇读书笔记,是学生阅读书籍后的倾诉,而一字字的批改,则是学生成长的见证。

  于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冒着可能再遭批斗的风险,也要抓好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她无惧危险,不求回报,她始终说:“教师一定不能随波逐流,要千方百计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做人的教育。”朴素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常说“工匠精神”,教师也是“匠”——教书匠。教育教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态度。从教几十年,于漪老师佳话累累,有幸翻阅她的备课笔记,便会发现每篇都是一稿、二稿、再稿;每堂课后都有教学后记、又记、再又记。在教育教学中,于老师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

  于老师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她与深厚的民族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于老师把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聚焦在教育学生的点滴之中。札记中说到,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教的不仅仅是学生写作的能力,更是学生做人的准则。于老师正是在一次次教学中,一篇篇作业的批改中,塑造学生爱党、爱国的“魂”,扎下民族精神的“根”。她始终坚持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将文字表达的内容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让“魂”和“根”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于老师常说:“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正是这份理念,让于老师的教育生涯从不懈怠,始终如一。“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于老师教师人生的写照,也是对我们所有青年教师的鞭策——始末如一,初心不改。

  夏靖词(作者系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语文教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社区广角
   第03版:平安天平A
   第04版:邻里故事
   第05版:特别关注
   第06版:平安天平B
   第07版:梧桐树下
   第08版:衡复天平
薪火相传 扬帆再起航
“领读妈妈”开启阅读新模式
棋逢对手 棋乐无穷
始末如一 初心不改
忠 诚
天平家园梧桐树下07始末如一 初心不改 2018-09-20 2 2018年09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