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社区广角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宪一:推动科技教育 培养“汇学”人才
徐诚鸿
■曾宪一校长和徐诚鸿 陆舟斌 摄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6月3日,笔者面对面采访了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曾校长着重谈到了科技和创新问题。

  对于身处当前社会热点的“华为”,曾校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科技创新。曾校长认为,华为是我们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代表,它的方向和路子都是非常正确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技创新源于科技创新教育,从学校角度看,科技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娃娃抓起。

  曾校长说,“汇学”是徐汇中学的校训,“汇学”的“HUI”可以衍生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荟”,“荟学”就是荟萃知识、博学多闻。第二是“会”,意即掌握规律和方法,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第三是“慧”,意即智慧地学、学出智慧,培养智慧人格。学校的目标是把教师培养成复合型、研究型教师,把学校办成研究型的学校;也希望学生被培养成为具备科学素养、艺术修养、人文涵养、文化教养的“汇学”型人才。

  曾校长介绍:“徐汇中学坐落在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家的宅基地上,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徐光启的基因;崇尚科学也是徐汇中学的办学传统,学校目前涉及到生物工程、交通工程等10个工程领域,开设双新种子课程等30门科技创新课程,学校的科技班每周还有科普阅读课程。”同时,学校邀请了53位兼职教授和专家担任校外指导老师,并探索在基础课程中渗透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还有望在双休日开放校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教育资源。

  曾校长还认为,科技创新是一种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是中小学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起,中国学生最缺的素养,是能提问题、会提问题。因此,学校一方面大力开办科技创新课程,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课题成果,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通过上述努力,希望避免办学的同质化,尽力为学生奠定学识、学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让学校能够成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摇篮。

  曾校长还指出,学校的科技教育已经初现成果,其中最典型的是初一(8)班的朱铭浩同学,他参与了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创业主题论坛,展示了由他发明的“豆丁拍打器”,其具有婴儿状态监测及自动调节功能。他也凭借这一发明,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有这样优秀的师资队伍、学生群体和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对家长资源、校友资源、专家资源的充分利用,相信徐汇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徐诚鸿(作者系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东体中队”中队长、天平德育圈小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社区广角
   第03版:平安天平A
   第04版:家园建设
   第05版:特别关注
   第06版:平安天平B
   第07版:梧桐树下
   第08版:衡复天平
万水千山“粽”是情 浓浓暖意在天平
曾宪一:推动科技教育 培养“汇学”人才
绿色护考再出发 爱心接力助圆梦
天平家园社区广角02曾宪一:推动科技教育 培养“汇学”人才 2019-06-20 2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