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新村居民区
从先行先试到深化拓展
永嘉新村小区作为街道辖区内条件比较成熟的小区之一,从去年起就已开始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永嘉新村小区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居民区党总支利用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平台,开展“我的初心使命,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活动;居委会组织居民群众前往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参观,还多次邀请专业人士开设垃圾分类讲座,将垃圾分类的主题贯穿在“英语沙龙”等自治项目的活动中;业委会、弄管会也纷纷行动起来,在整个居民区范围内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同时,对小区垃圾库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特别是引进了垃圾投放口自动感应设备,方便居民分类投放。
5月15日,永嘉新村居委会联合社会组织“霏霖公益”,在小区举行了深化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仪式,现场分发宣传单、厨房垃圾桶,并发放了百余张绿色账户卡。经过宣传动员,现场招募了7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3名,他们每人都将每周为投放垃圾的居民提供2小时的分类指导和绿色账户刷卡服务。与此同时,居委干部正在同步开展新一轮的入户宣传,力争做到居民人人都尽快落实分类行动。
上海新村居民区
从垃圾满溢到智能监测
为解决部分小区垃圾库房容量较小、不时有垃圾被随意丢弃的问题,自去年11月起,街道引进垃圾满溢警报系统,并率先在上海新村和岳阳路170弄小区进行试点。垃圾库房内部安装了监控和红外线感应装置,当垃圾箱的承载量超过一定的警戒高度,便会被热感装置自动识别,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街道市容所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随着“叮——”的一声,街道市容所工作人员小戎收到这样一则短信:“淮海中路1487弄的上海新村,垃圾库房内的5个垃圾桶已满溢。”小戎打开监控系统,发现库房的垃圾承载量已接近满溢的程度,随即他就通过与环卫部门共享的网格系统,输入相应情况,几分钟后,接到指令的环卫车立即驶向上海新村。
街道网格中心、市容所负责人潘栋表示:“自从系统投入运行以来,这两个小区的垃圾库房满溢情况大为改善。与之前定时定点排班清运相比,现有的模式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精准’清运。”至于具体效果好不好,还要看居民群众的感受度。对此,上海新村小区的吴老伯表示:“都说要垃圾分类,以前我想扔垃圾,但垃圾桶都是满的。现在好了,库房干干净净,居民们分类的意愿也就更强烈了。”
太原居民区
从娃娃做起到全家动员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进而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太原居委与共建单位五原路幼儿园共同开展了“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
活动现场,居委干部和小朋友们做起了互动游戏,通过自制的四色分类垃圾箱,向小朋友们演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黑色投放干垃圾、棕色投放湿垃圾、蓝色投放可回收物、红色投放有害垃圾。小朋友们一边认真听,一边拿着画有各种垃圾图样的卡片,逐一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里。在居委干部和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投放正确后,大家就一起鼓掌;投错了,大家就一起帮忙纠正。
此外,居委干部也向小朋友们赠送了环保袋和彩色笔,让小朋友发挥创意,用手中的画笔在环保袋上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请他们和爸爸妈妈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多多使用这个“专属”环保袋,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天平居民区
康平居民区
从宣传发动到深入人心
5月30日,天平居委与康平居委联合开展依法实施垃圾分类的主题“快闪”活动,邀请上海沪剧院、杭州银行肇嘉浜路支行、武警中队等街道共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共同组成一支舞蹈团队,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形式,让垃圾分类普法宣传更加生动、丰富、深入人心。
当天,志愿者们身着印有宣传标语和代表4种分类垃圾桶颜色的T恤,分别来到汇成集团、海斯大厦、汇星幼儿园等处,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奉上了青春洋溢的“快闪”舞蹈。有别于传统普法宣传活动给人带来的严肃刻板印象,志愿者们以阳光的形象、通俗的语言、时尚的表达,灵动地发出了“依法开展垃圾分类,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倡议,使依法参与垃圾分类更加深入人心。道平
街道辖区内老小区、小弄堂较多,受客观条件限制,垃圾库房较为分散,还有部分垃圾库房容量较小,难以容纳全部的四分类桶。因此,街道在充分走访了解和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为全部21个居民区都绘制了垃圾分类地图,对其库房分布、垃圾桶种类、定时定点情况、湿垃圾清运时间等作了详细标注,方便居民群众准确投放。图为康平居民区垃圾分类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