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银杏长廊
     
本版列表新闻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2018年02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孤独说“不”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袁佳
  2017年3月18日,央视节目《朗读者》中,刘震云读了一段文字——《塾师老汪》,这段文字摘自他的一本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听完我就被他的文字风格吸引:朴实、凝练、直白、幽默。于是,找来这本小说细细品读。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主人公在“出”与“进”之间的折腾,都为了一个字“说”。书中所有人都因为“说得着”与“说不着”发生友情、亲情和爱情,哪怕是偷情。因为“说”,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包括好朋友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并在这种变化中交织成一出戏,构成了书的灵魂,也演绎了一出社会悲喜剧。

  不久前,因为一些琐事不愉快,想找朋友排解。点开闺蜜微信,竟发现上一条聊天记录留在半年多前。大半年,没有聊天,没有问候,谁也没有被需要。我突然陷入比不愉快更让人难受的情绪——孤独。想到书里一句话:“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书中,卖豆腐的老杨,杀猪的老曾,传教的老詹,染布的老蒋……书中的每个人物经受着生活的捶打,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上知心话的朋友,互称好友的两个人,也未必就能说到一块去。吴摩西和牛爱国就为了排解孤独,艰难而又执着的寻找。

  如今社交网络发达,大家染了指甲、吃了美食、购了新衣都爱到网上晒一晒,求得点赞无数。在各种热闹假面之下,深深地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还有人选择做个“佛系”,为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无欲无求,拯救一切。孤独是种内心感受,一千个人就是一千种孤独。回归到生活,又该如何摆脱孤独?拿起电话,拨个号码,问一声:“聚吗?”袁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水都新韵
   第04版:岁月追忆
   第05版:人文旅游
   第06版:泰安桥下
   第07版:银杏长廊
   第08版:漕溪拾贝
“小调皮”变成了“小舞者”
孙康映雪读书
和孤独说“不”
不忘初心,当好排头兵
慰问杨全娥家庭
朱家角银杏长廊07和孤独说“不” 2018-02-15 2 2018年02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