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社区清风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成艺术 艺术着生活
刘欣
《爱人》行为图片 2013 法国里摩日
  机缘巧合,在微信群里认识了宁佐弘的太太夏洛特,一个热情的、中文读写都非常地道的法国人。去他们家的时候,看到了满屋子的书画,夏洛特说:“都是我先生‘老宁’的作品,你应该认识他的吧?”我激动地跳起来:“知道的啊,宁佐弘老师!”2010年在朱家角有一场叫做《没戏唱——群星璀璨朱家角》的展览,他是艺术总监和策展人之一。当时很多知名艺术家都参与了。

  很有幸,由此促成了与宁老师的初次见面。寒暄过后,他说:“我看了你的观展评论,应该是看懂了。”一句话就把我对艺术家冷傲,不善言谈的印象完全颠覆。他温暖的笑容,像极了邻家大哥。 

  宁佐弘1968年出生于辽宁,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教育系。2001年3月来到上海。工作室从七宝搬到浦东画家村,2002年秋,又同画家村朱永红、艾应栩、琨布雷等其他艺术家一起来到朱家角,几乎是朱家角最早的艺术群落。2005年又搬到大东方艺术区。再次回到朱家角是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我们这次去的工作室,在朱家角酒龙路334号铜管厂内。

  对于不断更换工作室地点,宁佐弘说:“在上海,似乎我一直是活在边缘的旁观者,存在但没有力量,不确定,模糊。”其实,艺术家并非都喜欢“流浪”。这不断的搬离和回归,有些是出于无奈,他们首先要“活着”。宁佐弘在朱家角待了11年,他说:“去了上海这么多地方,朱家角还是最适合艺术创作的。”后来也讨论到了艺术家的生存现状。如果搞艺术的人,都活得太过稳定和安逸,他们的作品可能就会缺少一些所谓“灵魂”和“倔强”的东西。这种“颠沛流离”,一定意义上也成就了他们的“创作之路”。

  宁佐弘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包括装置、绘画、表演、摄影等。过去十多年来,他以偶发表演和街头艺术的形式,在威尼斯、米兰、里昂、马赛、首尔等世界各地进行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于1933当代艺术空间,OV画廊,上海世博会德国馆,重庆黄角坪艺术节,东大名创库,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展会等艺术机构和画廊展出。宁佐弘说:“大学期间,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关注的艺术家是塔皮埃斯,伊门道夫,博伊斯和杜尚,但觉得自己的终究根本还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以你会发现,在他的创作里,有着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比如:“象太极”。它不是太极,但是让人看似太极,悖论在于它模仿太极拳,却是格式化了太极。其实是一个身体自发的行为艺术作品。用东方的太极拳形式融入了西方的26个字母元素,所创立的一个新运动,是艺术家的一种自娱自嘲或是对当下的反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象太极”可以说是对东西方文化融入融合这个特殊时代思考的产物。

  在朱家角工作室,我看到了一个名为《安全感》的轻质黏土系列作品。第一个反应是,这不是小朋友们做手工的材料吗?这个也能成为高大上的艺术品?随即看到了作品介绍,有这样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以物质和情感为来源的安全感,只能称得上是依赖物。安全感的基础要从内部构建。”宁佐弘对《安全感》系列作品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个材料有弹性、不粘手、干得快,但很脆弱、容易损坏。像人的感情一样,脆弱而又敏感。不过损坏后可以再弥补。其实,无论看似多么微小或者简单的表象背后,都有着无数复杂、深远、精细的付出在里面。所以,人一旦明白‘自我’对庞大的商业社会产生的价值,或者对某个人、某一群人独一无二的意义,就会拥有沉心静气的安全感。”听后,由衷感叹,艺术家也是哲学家。

  喜欢看展览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过这样的思考?什么样的展览是你至今记忆犹新的?又有哪些因素是除却技法和视觉冲击力外还能让你拍手叫绝的?

  于我而言,真正受触动并去思考展览以外意义的,就是宁佐弘老师的《尽虚空际》。通过象征、对位、错位的多重表现手法和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影像等多重表现形式,全程播放法国音乐家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一个展览作品,它串联了艺术家一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和在音乐中找到共鸣时的慰藉。梅西安追忆当年在战俘营演奏《时间终结四重奏》的过程时说:“从未有人像当年300多名战俘与卫兵那样,如此全神贯注地聆听我的音乐,如此心领神会。”世上惟知音难求,于艺术家而言有人喜欢并愿意尝试着理解他的作品,应许也是欣慰。

  真正的展览不仅仅是看展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更要了解艺术家的成长轨迹,好的艺术品要引起观展者的共鸣,能够联觉产生与艺术家创作时相同的心境和感受。若是能带上自己的理解,那便更是难得。就像这次展览介绍词里写到的那样:“在另一个层面,这个展览可能也是宁佐弘和夏洛特夫妇自身生活处境的写照。”

  喜欢梵高,不仅仅因为那一幅幅莫名让人心生欢喜的画作,更因为他传奇的一生。他的爱人、弟弟,以及他无数个与命运斗争的日子。喜欢宁佐弘,不仅仅因为他与梵高的一次次“梦境对话”,更因为他的作品有着极强的个人特点、无法被模仿的灵感泉源和对人性思考的深邃。

  或许,我们不知道一位艺术家,他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但我们应该知道,在这里,在江南水乡朱家角,此时此刻,一个叫宁佐弘的艺术家生活着,创作着……刘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大调研专版
   第04版:社区清风
   第05版:人文旅游
   第06版:泰安桥下
   第07版:银杏长廊
   第08版:漕溪拾贝
生活成艺术 艺术着生活
热情的泡茶师傅
朱家角社区清风04生活成艺术 艺术着生活 2018-07-15 2 2018年07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