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社区清风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情的泡茶师傅
张振
  2017年寒冷的冬天,一场大雪为角里换上了银装。凌晨3点,天未亮,珠溪路两边路灯微黄,没有行人和车辆,白茫茫的尽头,“嘎啦嘎啦……”的响声越来越近,只见自行车上一位老人正缓缓骑来,身后拖着一道深又长的轮子印……

  正是凌晨3点30分,老人骑到茶楼,小心翼翼地将老式排门板一块块卸下放好。进门前,他习惯拍拍肩膀和袖管,抖一抖裤腿,随后,走向烧水箱旁开始烧水……这便是江南第一茶楼烧水师傅徐仁弟日常工作中的一幅画面。三年来,徐师傅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下大雪,都早早来茶楼为茶客们烧水泡茶,敬业、奉献的精神得到了茶客们一致点赞。

  徐仁弟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怀着好奇,笔者来到江南第一茶楼找徐师傅喝茶,当天正逢老人们听评弹,一楼客厅中央座无虚席,只得在河边寻一空桌坐下,这时徐仁弟也走了过来,眼前的他高高瘦瘦,皮肤黝黑,泛红的面颊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天热,请你喝凉茶。”徐师傅热情地给我泡了杯茶,自己则从衣服兜里拿出了大玻璃杯,里面是他爱喝的红茶。

  谈起自己的往事,老人面带笑容。徐仁弟从小家境贫苦,出生在张巷7队,原名朱锦泉,父母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在他3岁的时候将其送往倪马一户人家寄养,但好景不长,12岁时,他又被送往朱家角新杨11队,最终落户生根,改名徐仁弟。

  “小时候虽吃了很多苦,但也有感动和幸福。”徐仁弟刚来到新杨村,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温暖,生产队当时了解到徐仁弟的生活情况,便商量集体出资帮助,夏天给他买了顶蚊帐,冬天又为他添了暖和的衣服和裤子,这让年幼的徐仁弟感动不已,至今他都心怀感恩。

  13岁那年开始,徐仁弟进入生产队干农活。“睡在电管站、吃在饲养场、灭螺似休养。”这句描述生活状态的话是当时的口头禅,徐仁弟记忆犹新,瘦小的他,干起活来不比大人们逊色,生产队开朱泖河、朝阳河、朱枫公路建设,他都冲在最前面,拖拉机、轮船驾驶他也样样都会。有一年,他干农活超额完成任务,荣获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生产队,徐仁弟担任过团小组长、民兵排长、仓库保管员等工作。可以说,徐仁弟年轻时就具备了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将这份宝贵的精神保持到了现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徐仁弟称,自己年轻时对生活,对工作积极向上的态度离不开父亲的教育。“我爸是个文化人,而且在当时的沈巷可算是小有名气。”谈起自己的生父,徐仁弟很自豪。

  40多年来,徐仁弟先后在朱家角种畜场、游泳场、度假村、别墅区工作,无论到哪里,他都保持着爱岗敬业的优秀品德。“没有一个单位的老板辞退我。”退休后,徐仁弟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抱着茶杯去茶楼喝茶聊天。朱家角附近大大小小的茶馆都出现过他的身影。一次偶然的机会,茶客们谈到江南第一茶楼需要一名起得早的师傅帮忙烧水泡茶,徐仁弟得知消息后,来茶楼应聘,老板欣然答应。一段时间下来,徐师傅得到了茶客们的一致认可。茶楼老板心疼徐师傅每天起那么早,便告诉他每个月可以休息4天,没想到,徐师傅当面拒绝:“2天,不能再多。”徐师傅说自己曾经也是茶客,深知茶客们的习惯,谁几点来,谁哪天来都成为了雷打不动的铁律。为了照顾茶客们的习惯,徐师傅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茶客们提供服务。2015年,徐仁弟正式成为了江南第一茶楼泡茶师傅。

  “起初茶楼早上开门时间是5点,老人们都起得很早,5点不到门外就有几位老人等开门了。”徐师傅于是将开门时间提至3点30分。由于徐师傅来不及吃早饭就得赶来茶楼开门,茶楼老板还贴心地给他准备了面和蛋,徐师傅在泡茶间隙,就会生个煤球炉,煮一碗清汤面,再加一只白煮蛋,一顿早饭就这样大功告成了。

  “徐师傅干活周到细致,井井有条。”听到大家对自己的充分认可,徐师傅很高兴,但不一会儿又严肃了起来,这三年来在茶楼做泡茶师傅可不是嘴上说的这么简单,他每天要做的可远远不止早上开门、开灯、推水箱、开电视、通风等一连串常规动作。每天早上,他不停地在烧水,直至烧满30只热水瓶。“尤其到了夏天这么热的季节,30瓶水都不止,烧完水后,挂在脖子上的毛巾也能拧出瓶水来。”徐师傅笑呵呵地说。等茶客们喝完茶一个个回家,徐师傅会将桌上的杯子一只只仔细清洗,再一头扎进卫生间,墙上、地上,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通,徐师傅依旧保持着年轻时工作的认真劲。除了烧水泡茶打扫外,徐师傅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技能。说话间,徐师傅拿来了一只马夹袋,里面裹着厚厚一叠账本,这些是徐师傅三年来自己做的账,眼前的景象令笔者大吃一惊,这才发现徐师傅还是个十分擅长用笔记录的人。徐仁弟小时候读过几年书,识一些字,年轻时的他喜欢看书写字,一遇到新鲜有趣的事情,他都会在纸上记一笔,这个习惯一直跟随他至今,徐仁弟家中曾经堆满了笔记本,里面有关于工作的,有关于柴米油盐的,还有家庭生活的幸福点滴和回忆。来到茶楼工作后,徐师傅照例在本子上做记录,当天来了几位茶客,喝了什么茶,付了多少钱,一一记录,等下班前拿着本子再和前台仔仔细细对一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本子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座“小山”充分展现了徐仁弟对待工作用心、细心的态度。

  如今,来茶楼听书加上喝茶的客人总共有384位,每天喝早茶的有40多名茶客,这些人中有住镇上的,也有住乡下的,如今交通越来越方便,轨道交通17号线贯通后,市区的茶客们也一个个闻名赶来江南第一茶楼喝早茶。但凡在这儿喝过茶的人都知道,朱家角江南第一茶楼有位热情的泡茶师傅,他姓徐。张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大调研专版
   第04版:社区清风
   第05版:人文旅游
   第06版:泰安桥下
   第07版:银杏长廊
   第08版:漕溪拾贝
生活成艺术 艺术着生活
热情的泡茶师傅
朱家角社区清风04热情的泡茶师傅 2018-07-15 2 2018年07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