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丁裕春介绍,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说,船拳是江南一代独有的拳种,见证了漕运业的兴衰,承载着传统民俗文化的记忆。世代相传的拳师有张静才、严介良、张仁忠、张福才等等。丁裕春青年时期便师从严介良,学习江南船拳。
因为缺乏保护意识,关于船拳的历史资料在社会变迁中没有得到完好保存。为了不再留下更多遗憾,被称为“武疯子”的丁裕春关闭了自己创办的电力公司,卖掉一套房子,一心扑在江南船拳的传承上。“船拳是上海仅有的本地拳系,已经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绝不能让这样的宝贝消失。”为了传承、发展这一拳系,丁裕春四处吆喝,已经年过七旬仍然全国、全世界地参加各种武术交流比赛。在自己开办的仿古兵器博物馆内,挂着各种荣誉证书和照片,每每翻看,是丁老最开心的时刻。
说起丁裕春学武的渊源,得追溯到幼年。1943年,日本兵占领了朱家角。有一次日军抓捕地下党,只有两岁半的他因为被中了三颗子弹的叔叔压在身下,而成了当时城隍庙附近几十人中唯一的幸存者。丁裕春说,他的爷爷、父亲都是习武之人,他叔叔就是精武门的一员,这也是他学武的家族基因。七岁左右,在叔父的指导下,丁裕春也开始苦练基本功。此外,丁裕春崇尚硬功夫,年轻时期可以身抗巨型石块,汽车过身,70余岁还能展示手拍钢钉等绝技,对于使用30余斤的传统兵器牛角镗,也是精通谙熟。
如今,作为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船拳在徒弟何磊、冯丽丽等人的推动下,走进了朱家角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青浦消防支队还把它作为强身健体的练习项目,70余岁的丁裕春还常常亲自授课。非遗项目“船拳”,在年轻人中得以推广,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
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