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漕溪拾贝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征集”之中觅乐趣
李克刚
  对媒体上公布的各类“征集”,大到征文、征标,小到道路、桥梁的征名,我无不喜欢尝试,并乐此不疲,不知不觉竟成了业余生活中的一项特别爱好。

  2016年区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登报征集400个字的“我说我家”微故事。千把多字的征文写了不少,如此之“微”的字数里,要容纳下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完整情节,倒有一定难度。我绞尽脑汁、反复思考将时隔65年、重修家谱中一条“人求之无不慷慨解囊”的家训为主线,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主旋律,写成题为“家谱中的‘宝藏’”小故事,篇幅惜字如金,情节简约出奇,最后没想到竟从一百多篇的应征稿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

  有道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前年,城市规划协会征集本地区历史地名故事,事有凑巧,我正在为社区版写“古镇掌故”收集资料。在一次采访中,惊喜地挖掘到“曲尺浜”来历的民间传说。原来鲁班祖师爷也曾“参于”过“放生桥”龙门石的最后合拢,他丈量石头用的“曲尺”后来被遗落在放生桥北,变成了现在的“曲尺浜”。这真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撞到枪口上了。于是,一篇“话说角里‘浜’和‘湾’”的征文就此投出,评选结果居然也得了二等奖。

  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类“征集”,並非都是“拉到篮里都是菜”。我给自己约法三章:一是立足本地,二是精心筛选,三是力能所及。

  有段时间,当写征文的路上“人头济济”时,我又试着“调枪头”独辟蹊径,转向征标,并逐步学会了电脑绘图,从此各种形形色色的标志,在我笔下纷纷亮相,一发而不可收。

  记得第一次中标的是一只“绿色蝴蝶”的青浦旅游标志,一举在全国各路高手竞争中胜出而被采用,着实让我兴奋不已。那创意思路是抓住“青浦”开头的Q和P字母、蝴蝶状地形和绿色环保等设计要素,构思出一只简洁、清新、靓丽、翩翩起舞的蝴蝶。它倾注着我对本地旅游事业的一份热情和支持!

  有耕耘就有收获。“勤奋+灵感”是秘诀。近些年来,我佳作连连:有一个象征奔跑健儿草书“夏”的“夏阳街道运动会”、绿色水滴中突显“青”字的“青西郊野公园”、一个“金”字化作桥梁和倒影的“桥乡金泽镇标”……都榜上有名,被分别评为二、三等奖或入围奖。时至最近,“中国最美乡村”张马也慕名而来要量身定制一个“村标”,最终,我四易其稿,一个集昂头飞奔的骏马和千年泖塔、河流、稻谷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崭新标志,出现在“张马鲜米”的商品包装袋上,畅销到全国各地!

  获奖背后也有难以想象的付出。每一张从设计到成图,从造型到色彩,光草图就得画上十几张,还得会修改、会提炼、会突出主题、会别出新裁……有时往往为了一个瞬间的新创意,连吃饭走路都在反复推敲。

  应征也不会百发百中,落标是自然常有的事。有主办方虎头蛇尾,最终不了了之的,当然更多的是,本人功力不够,“同志仍须努力”,仍须锲而不舍。但当我望着眼前大大小小一摞获奖证书时,一切受挫和辛劳都烟消云散,最后剩下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甜津津的乐趣!

  李克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水都新韵
   第04版:社区清风
   第05版:人文旅游
   第06版:泰安桥下
   第07版:银杏长廊
   第08版:漕溪拾贝
江南与边疆的雨
“征集”之中觅乐趣
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意作品
天酿
赏 荷
朱家角漕溪拾贝08“征集”之中觅乐趣 2019-12-15 2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