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 万象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 移民指南
 第B28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29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0版:求职· 留学扫瞄
 第B31版:求职· 留学参谋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周刊
 第B34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广告
 第B36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37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3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3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4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3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链|接|
关于万国公墓

  ▲ 前来送葬的人群必须受到印度骑巡队的“保护”   棺木上的“民族魂”三字依稀可辨
  ▲ 1936年时的墓碑,下端刻的“鲁迅先生之墓”,由鲁迅之子周海婴书写

  万国公墓,初名薤露园,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浙江上虞人经润山在上海西乡(今虹桥路、沪杭铁路西侧)购地20余亩(1.33万平方米)筹建,至民国3年(1914年)建成。民国6年,经润山之妻汪国贞在虹桥路南、张虹桥购地55.6亩(3.71万平方米),将园西移至此,更名为“薤露园万国公墓”。万国公墓,指不受国籍、种族、姓氏等限制,中西人士皆可安葬的公共墓地。民国23年,由上海市政府卫生局接办,改为公营,面积扩大到122.8亩(8.18万平方米)。

  在此墓葬者有清朝、国民政府的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还有辛亥革命以来的社会名人和进步人士,如宋庆龄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辛亥革命早期活动家黎仲实,曾任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国民党上海招商局长赵铁桥等。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上海市区一些仍然存在的公墓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万国公墓也不例外,宋庆龄得知后,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公墓才得以保护。1973年,上海市民政局收回了包括宋氏墓地在内的30亩土地,恢复了万国公墓。1981年7月1日,万国公墓正式对外开放,除了专辟外国墓区之外,公墓还陆续迁葬、安葬了抗日将领谢晋元、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宋庆龄的亲密战友杨杏佛、“三毛之父”张乐平、京剧大师周信芳等名人。1984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命名万国公墓为宋庆龄陵园,并保留万国公墓名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