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奥运专版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周刊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留学·招生
 第B29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B30版:求职·留学扫瞄
 第B31版:求职·招生·留学
 第B32版:求职·名校招生
 第B33版:求职周刊
 第B34版:求职·招聘·招生
 第B35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牛康学上海话

孔明珠


  牛康博士戴着一副秀郎架眼镜,身上透出饱读诗书的味道。他曾在沪上某大报编传递书香的专版,可谓是“得其所哉”。十多年前我和他相识,并把他“网罗”为我的作者。也许正因为在人群中他讷讷不言,转而到纸上大摆妙语的盛宴,于是乎“牛康博士”挥笔登场,在《交际与口才》杂志开专栏趣谈语言的新概念,特别关注上海方言的世俗流变。

  当时的趣谈,后来的精研,终于结成了正果,就是《牛康上海话读本》(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获赠这本新书,感觉眼前一亮,展卷翻阅兴味盎然。套用我们杂志用了多年的广告语,这本书四性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粗粗一看,牛康先生搞的花头太透,又是“牛康上海话音系”,又是“音变”、“同字异读”、“变调”,不是真的对上海话有兴趣的话,大概难免会七荤八素。但是被牛康(新概念)路子一一校好以后,再读下去,这本书的味道就出来了。牛康的记性实在太好,他举例的上海话有的我是从老人嘴里听说过的:归归拢,单字、双语、三言、四句的竟然那么多,挺分、坏分、肉里分、癞头分……掼浪头、有蹿头、起蓬头、翻行头……这眼熟陌生的每一句仿佛都能勾起一个鲜活、灵动的场景啊,太幽默太搞笑了。

  牛康喜欢低调做人。他在这上海话读本上花费了无数个日夜,细细琢磨,孜孜精研,利用他广博的知识底蕴,在内容上既传承了老概念上海话的精髓,又探究、考辨上海话中的新概念,追溯它的由来,研究它的变化,审视它的发展。而在形式上,读本可以说完全耳目一新。我把这本书翻来倒去看了好几次,教材?散文?字典?论文?回忆录?我太笨了,觉得没办法讲清这是一本什么书,那种珍视为宝的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

  (《牛康上海话读本》,内附上海话拼音符号授读光盘, 各新华书店有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