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牛康学上海话 孔明珠 |
牛康博士戴着一副秀郎架眼镜,身上透出饱读诗书的味道。他曾在沪上某大报编传递书香的专版,可谓是“得其所哉”。十多年前我和他相识,并把他“网罗”为我的作者。也许正因为在人群中他讷讷不言,转而到纸上大摆妙语的盛宴,于是乎“牛康博士”挥笔登场,在《交际与口才》杂志开专栏趣谈语言的新概念,特别关注上海方言的世俗流变。 当时的趣谈,后来的精研,终于结成了正果,就是《牛康上海话读本》(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获赠这本新书,感觉眼前一亮,展卷翻阅兴味盎然。套用我们杂志用了多年的广告语,这本书四性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粗粗一看,牛康先生搞的花头太透,又是“牛康上海话音系”,又是“音变”、“同字异读”、“变调”,不是真的对上海话有兴趣的话,大概难免会七荤八素。但是被牛康(新概念)路子一一校好以后,再读下去,这本书的味道就出来了。牛康的记性实在太好,他举例的上海话有的我是从老人嘴里听说过的:归归拢,单字、双语、三言、四句的竟然那么多,挺分、坏分、肉里分、癞头分……掼浪头、有蹿头、起蓬头、翻行头……这眼熟陌生的每一句仿佛都能勾起一个鲜活、灵动的场景啊,太幽默太搞笑了。 牛康喜欢低调做人。他在这上海话读本上花费了无数个日夜,细细琢磨,孜孜精研,利用他广博的知识底蕴,在内容上既传承了老概念上海话的精髓,又探究、考辨上海话中的新概念,追溯它的由来,研究它的变化,审视它的发展。而在形式上,读本可以说完全耳目一新。我把这本书翻来倒去看了好几次,教材?散文?字典?论文?回忆录?我太笨了,觉得没办法讲清这是一本什么书,那种珍视为宝的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 (《牛康上海话读本》,内附上海话拼音符号授读光盘, 各新华书店有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