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污水处理理念之争 赵友琴 |
“美在太湖水”的太湖严重污染,产生大面积蓝藻。可说是当前污水处理理念严重滞后的结果。中国城市污水排放,历来存在两种理念的争论,这就是建造宽敞的地下排放河道,还是铺埋大口径(1-2 m)污水管道;作为景观的江河湖泊,是与沿途污水源分开,还是让未经处理的污水任其排入,然后借助雨水冲刷,减轻水质污染程度。在学习国外经验方面,是学习英法等国,超前地建造规模巨大的污水排放河道,还是学习莫斯科,修建大量的污水排泄管道。在城市规划中,实际情况是后一种理念占主导地位。 这种“以邻为壑”的落后保守的理念,再加上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把污水排放和处理放在优先和重要的地位,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工厂企业盲目发展,腐败造成的关停并转不力,明堵暗排等诸多原因,造成目前的窘境。 对污染物生成的数量和规模认识不足是陈旧理念得以主导和畅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洗衣业,沐浴、理发、美容业以及餐饮、旅游业发展迅猛,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污水。马路上、人行道上的垃圾、痰迹,汽车排放的烟尘,最后经雨水冲刷部分进入下水道,部分排入景观河,造成大雨后河水呈现乌黑色,这都是城市污水流通设施不到位,污水管道不堪重负的后果。 不要低估古人的环保意识和前人的环保经验,历史经验值得重视。古罗马城,也曾经建造了众多的公共浴池,不过同时没有忘记修建与此规模相适应的下水道。据说最大一条下水道,能使一大捆干草在里面随污水顺畅地通过。从电影《悲惨世界》可以看到,那时巴黎的地下污水河道,规模宏大,警匪能在其中追逐并发生枪战。 中国古代的下水道设施也有相应规模。咸阳出土的秦代下水道管呈五角形,尖角朝上,可防止车辆重压使水管破裂致使污水外溢。唐代长安城污水出口处有铁栅栏,如有漂浮物能及时捞起,不使它流向城外,污染城外水质。宋代的下水道,窃贼能在其中生活、躲避多日,也可见规模不小。 目前大城市已用4M盾构挖掘地铁通道了,笔者希望同时用大型盾构开挖地下污水河道,并在沿途设若干规模不等的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基本清洁的水再排入江河湖海。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改变中国目前水严重污染的环境,迎来城乡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