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灯火阑珊处 万峻池 |
|
王涛生活在徽派文化的发祥地,在新安画派渐江、石涛、梅清等影响下,追求雄浑奇宕、峻拔洒脱,钟情于“象外之象”的神韵境界。然而西方现代艺术的新观念给了他新的审美意识,这种燃烧起来的真实感情很快就溶化到了东方式的笔墨线条中。他的《复苏的土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春牛图》等入选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人物画展”。《共饮一江水》入选“国际和平年美术作品展”。《卧薪尝胆》等入选在联邦德国举办的“安徽现代中国画展”。 像海绵汲水般地吸收浙派人物的文化底蕴、海派人物的创新精神、京派人物的传统功底以及金陵派人物的笔墨技巧,王涛用现代人的创造精神去开拓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形式、新境界。《梅清造像》《庄周梦蝶图》《醉僧图》《郑板桥诗意图》等佳作迭出。他率团进京举办安徽省书画院“黄山风”中国画展,在上海举办“黄山风”中国画小品展,使更多的观众领略到了新徽派的高技妙诣,提升了“黄山风”当代国画艺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风貌。他的作品被编入了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二十世纪中国学院派绘画》大型画集。 王涛的作品笔墨峻拔、秀雅清新,画法萧然绝俗、简淡古雅,神融意适,得形、神、气于理法之中。王涛喜为书画家造像,出神入化,可谓惺惺相惜,气息相通。《海粟大师》尺幅虽小,但刻划精到,刘海粟的睿智、豁达呼之欲出,人物背景配以浓墨重彩,与大师晚年大气磅礴的画风十分契合。《肖龙士》用线古拙、生辣,造型简练、概括,眉宇之间透出郁勃之气,将这位百岁老画家的志趣、襟怀处理得恰如其分,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他的近作安徽名画家组画,取圆形幅式,分别写清初歙县画家渐江、清代黄山派名家宣城人梅清、清代流寓于宣城的画僧石涛以及原籍歙县的近代山水画巨匠黄宾虹。瞧:渐江案前作画,神情专注,一株古梅,泄露寒香,人与梅花一样清,且借缣素寄胸臆;梅清流连于怪石苍松间,临清流,望远岫,赋新词,觅画意;石涛席地挥洒,文思如潮,得意忘形,何等惬意,何等释怀;宾虹老人一路观景、一路勾稿,山河多情,画者无羁,配以黄氏勾勒劲健、密点厚重的山水画风,愈显宾虹老人严谨、敦实的风范。 熟悉生活、热爱生活,王涛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娴熟于胸:写老农憨厚、耿直,饱经风霜而乐观自足;作少女,则秀美动人,天真活泼,神态自然,不假雕饰;画牧童,或柳荫读书,或池边戏水,或短笛横吹,或田边对弈,山野之气充盈画面……王涛又以狭长的条幅画神话人物、古贤诗哲,人物造型略作夸张变形,布局疏密有致,泼墨与细笔并用,著色或浓重,或轻淡,让我们品尝到了飘逸灵动的韵味,感悟到了画家唯美唯真的审美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