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上海边界行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建军80周年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投资理财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广 告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1版: 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里
水美戏真

赵荣发


    知道同里素有“梦里水乡”之美誉,却不料在这名人名士荟萃的苏南古镇上,居然还有一个土戏台,而且,这戏台上居然还上演着一出源自于古镇文脉的戏文。

  初夏季节里的一个双休日,我和华康兄等一帮好友驱车来到心仪已久的同里。我们原先准备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遐迩闻名的退思园,谁知就在我们穿过镇区外围,刚走近退思园大门时,却被不远处传来的一阵戏腔吸引住了。咦,那不是锡剧吗?我怦然心动,招呼着大家循声追去,便见一箭之遥的镇中心有个土戏台,上面果然正在演出一出锡剧,而且很快辨出那戏目乃是熟稔于心的《珍珠塔》。

  少年时代的回忆就如春潮一般地浮起。

  此刻,戏台上正上演到“方卿借债姑妈”一折戏。台上的道具,桌椅端放,锦缎铺设,一应俱全,两位演员的演出也极具功底,走步掩面,嘲羞怨怼,一招一式,都显出专业素养。最赞叹的是他们的唱功,高处明亮,低处委婉,刚柔相济,一板一眼,皆无半点差池。我敢断定,这班演员肯定是哪个正规剧团保留下来的,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同里这个戏台上站稳脚跟。

  这样的演出自然也吸引了簇拥在戏台前的许多观众。几位高鼻头蓝眼睛的老外频频举起相机,而站在我身边的一位白发老翁听着听着,居然跟着戏文唱出声来。见我朝他笑笑,他才讪讪而言,见笑了,见笑喽!

  那一天,如果是我一个人的话,我或许会看到演出结束。那一天,我在退思园听到了由两位身着长衫旗袍的搭档演唱的弹词开篇《太湖美》,我在街头听到了一位摊主用陶埙吹出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还在下榻的宾馆厅堂里听到了女子四人组合演奏的江南丝竹《茉莉花》……

  同里之美,不仅在于那星如棋布的47座古桥,也不仅在于那一片片傍水逶迤的明清建筑;同里之美,更在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中,不时飘飞着的吴侬软语、芳香如缕的江南小调和地方戏曲,那种将古今人文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气息,让你我有一种恍若梦中的感觉,无端地便会醉了一般。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