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3版:2009高考直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音响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招聘
 第B21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4版:求职· 招生·培训
 第B25版:求职·教育动态
 第B26版:求职·招生
 第B27版:求职·招生培训
 第B2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职场快线
 第B3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2版:求职·招生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5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6版:求职·留学移民
   2009年6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逃出来:不幸中的万幸
没搬走:侥幸后的不幸

——5名生还者向本报记者讲述山体垮塌时情景
曹刚

■ 吴先勇(左一)在病房里讲述当时的惨烈场景  本报特派记者 张龙 摄

  昨天深夜,记者在重庆市武隆县人民医院采访了5名铁矿乡山体垮塌事件的生还者:40岁的吴先勇、34岁的牟彪、34岁的陈波、13岁的邵丽、37岁的陈云开。

  可怕的习惯

  山崩地裂前,异样的隆隆声传来,6月5日,吴先勇从午觉中惊醒,抬腕看表,接近下午3时。

  匆忙之间,他跑出屋门,连上衣也顾不上穿。放在衣兜里刚买不久的手机也没来得及拿。

  当天,吴先勇等9名移动公司工作人员,来到铁矿乡红宝村建基站,计划半个月完工。当时他们在村民家租住还不满6小时。

  同事牟彪、陈波几乎和吴先勇同时冲到门口,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毫无思想准备——整座山晃动着,正在微微平移,陆续有碎石滚落。吴先勇脱口而出:“山会不会垮?”

  “不用大惊小怪,这种场面,我们见得多了。”房东老农笃悠悠的语气,令吴先勇印象深刻。说完,老人转身回房。

  鸡尾山七八年前被确定为危崖,近年来,当地村民对山石滚落、山体摇动早已司空见惯。“房东很镇定,好像习惯了地动山摇的声音。”吴先勇只能以“房东”相称,因为他不知道老人的姓名,而且再也没有机会当面问了。72名失踪者中,房东夫妇和他们年轻的女儿也在其中。

  救命的石头

  求生本能使吴先勇高声招呼大伙逃命。他跑在最前面,陈波随后,牟彪第三。

  昨天深夜,在武隆县人民医院二楼同一个病房,他们相邻而卧。幸运的是3人都是轻伤。吴先勇右腓骨骨折;陈波右小腿被砸伤,缝4针;牟彪软组织挫伤。另6名移动公司员工,3人没有受伤,1人重伤,2人失踪。

  当时乱石如雨点般从背后袭来,卷起滚滚浓烟,现场能见度迅速降为零,白昼如夜。“觉得呼吸特别困难,完全看不清方向,只好抱头蹲下。”吴先勇回忆,从跳起到下蹲,约5秒,自己连滚带爬,冲出去20多米——救命的距离。

  一两分钟后,山体安静下来,烟雾逐渐消散,逃过一劫的吴先勇缓过神来才发现,背后有块三层楼高的巨石,挡住了不少足以致命的碎石,成了大家的救命屏障。

  漫长的归途

  牟彪伤得轻,发觉陈波小腿血流如注,马上撕下衬衣一角,简单包扎,接着又背起几乎不能动弹的吴先勇,往高处走。几个小时后,他们等来村民的摩托车,被逐个运往更高处的安全地带。

  记不清换了多少辆车接力运送,直到昨天凌晨1时,山体垮塌10小时后,3人终于安全抵达武隆县人民医院。

  与他们同时送入医院的,是铁矿乡百胜村村民陈云开和表妹邵丽。每周五下午2时30分提前放学,陈云开照例去接表妹。他骑摩托车,带着3个孩子,路过鸡尾山脚,灾难突然发生。

  在陈云开的竭力帮助下,4人全部逃生,他和邵丽小腿受轻伤,另两个孩子没受伤。

  事发1个多小时后,邵丽拨通妈妈的电话,用声嘶力竭的哭腔对着听筒喊:“妈妈,垮崖了!哥哥和我都受伤流血了。”

  侥幸的代价

  更让邵丽难受的,是昨天早上接到师母打来的电话。“小丽,你再好好回忆回忆,那天下午,李老师到底是走在你前面还是后面?”

  李老师名叫李长刚,是铁矿乡幸福小学数学教师、邵丽的班主任。到目前为止,他是唯一失踪的老师。“垮崖时,我前面没看到其他人,李老师应该在我后面。”邵丽瘦削的脸庞布满了忧愁,“师母很伤心,我也很难过。”

  资料显示,2005年7月18日,铁矿乡鸡尾山也曾发生山体滑坡,坍塌1.1万立方米,变形体500万立方米,危及35户农户、109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几年前,铁矿乡政府和周边几十户村民都搬走了,要不然,现在都已经埋进乱石堆了。”陈云开介绍,山脚下有一条河叫和平沟,河边靠近山脚的人家基本都已搬走,而河的另一边,好几户人家没搬。“他们觉得就算山体滑坡、垮塌,也不会越过沟影响自家。”

  其实,有侥幸心理的,又岂止那些朴实的村民?特派记者 曹刚

  (本报重庆武隆今日电)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