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日本核危机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地产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法治视窗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3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广告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广告
 第B39版:新民楼市
 第B40版:广告
 第B41版:生活之友
 第B4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43版:彩票看点
 第B44版:广告
 第B45版:好吃周刊
 第B46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47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48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49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50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51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52版:好吃/酒旗茶垆
   2011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盲“知青”陈志三

钱 江


  “知青”怎会是文盲?他们有2000万之众,从学校毕业后无法在城市就业,去边疆农村接受“再教育”。作为特定的历史名词,“知青”已在岁月长河里渐行渐远,就连我这个正宗知青也觉得,“知青”这个词慢慢地陌生起来。

  不过有一点认识我渐渐清楚了,就是有许多事情,只有当它逐渐远去的时候,它的整体形象反而变得清晰起来,变得耐于琢磨。当年熟视无睹的人和事,如今一想,却琢磨出一点味道来,而且意味非同寻常。文盲知青陈志三,就是我熟悉的人,想想他的经历,荒唐得令人痛楚。

  本来,我已有30多年没见到他,但前几天从浙江知青战友处收到一本印制精美的纪念集《永恒的记忆》,翻开就看到了陈志三的照片,我的记忆和思想被钩织起来了。

  志三兄个子小小的,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在慈溪的一个小镇上长大。那地方本来和农村没有多少区别,不想上山下乡大潮翻卷,当地官员为了数字上好看,功劳上好说,居然搅动三寸不烂之舌,口吐莲花,将志三兄鼓动起来,加入了奔向边疆农村的知青队伍。

  1969年6月,这批慈溪知青来到内蒙古乌兰布和大沙漠深处的连队,马上参加迎接新战友联欢会。北京知青来得早,见的世面也广,表演了几出节目,然后高呼:“新战友,来一个。”

  比起北京知青,慈溪知青算是小地方来的,大部分人普通话都说不好,更兼毫无准备,一时僵住,红着脸,不知如何是好。

  好一个陈志三,竟然在人群中站将起来,虽道是个头不高,站起来总比坐着的人高出半头。他用慈溪方言唱了一支民歌:“顶子头上一点红,月亮弯弯拣老公。拣个老公大脚风,侬看中用不中用。”那是大唱红歌的年头,志三兄用方言唱了情歌,一时间惊呆了浙江知青。而北京知青呢,谁也听不懂此公唱的,反倒鼓起掌来。

  随后当然是漫长而艰苦的劳作,磨失了青春岁月,而且把志三兄也磨明白了。有一天指导员开讲,先念领袖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陈志三随后就找了指导员说:“我没有读过书,我不是知识青年,我不该来兵团,是慈溪县知青办搞错了,你们应当把我送回去。”指导员听了干瞪眼,不知说什么。但有一点肯定,陈志三回不去了。直到“文革”结束,知青插队退潮,他才回到了可爱的家乡慈溪。

  志三兄不识字,别人总代他签名,但是他会下象棋,象棋上的车马炮他认得清清楚楚,而且很有两下子。我刚上小学时曾到嘉定少年宫下过象棋,还背过几篇棋谱,但是挑战陈志三就很吃力,负多胜少。怎奈志三兄不会看棋谱,我多下几回,再拿出棋谱摆一摆,慢慢地就可以和他对弈一番了。志三兄还有一手,会剃头,一把剃头刀推得相当顺畅,也在我的头顶行驶过许多来回。如今,和志三下棋和请他剃头的情景,已经被30多年岁月销蚀得淡去了。

  这些年,我读一些关于知青问题的专著和文章,每每感触丛生。看到了陈志三的照片,我突然想到,在已经读到的知青著作中,还没怎么见过“文盲知青”的记叙,那么陈志三就是独特的,为什么当年这一点没能引起我注意呢?我赶紧把这段文字写出来,立此存照,并请教识者。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