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需要用到的身体部位其实很多,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出问题。
有家长们经常说:“听说宝宝发音不清和舌系带过短有关,要不要做舌系带手术呢?那么,究竟什么是舌系带,舌系带过短又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检查舌系带是否正常?几岁可以手术呢?”
认识一下舌系带
当我们自己对着镜子张开嘴用舌头舔上腭就会发现,在舌头下面的正中线处,有一条薄薄的细带连接到口底,这就是舌系带。
正常的舌系带并不妨碍舌体运动,而在舌系带过短时,舌头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可以表现为舌尖不能上抬,不能伸出口外,或者舌前伸时由于受到牵拉使得舌尖凹陷呈W形。
怎样检查舌系带是否过短?
正常情况下,舌头前伸时,舌尖呈“v”字形,舌尖上抬时可以触到上腭;如果宝宝舌系带过短,多表现为舌前伸时舌尖呈w形,舌头上抬困难。
家长可以让宝宝吐舌头,如果伸舌头时,舌尖呈“w”形,即舌头最前端在伸舌时出现凹陷,说明舌系带短,舌尖的凹陷是由于舌系带的牵拉造成的。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除了伸舌检查外,还可以让他将舌头上卷。如果舌头尖碰不到上腭或上唇,有可能是舌系带过短,限制了舌的活动范围。
对于吃奶的小宝宝,如果舌底部位经常出现溃疡,也有可能是舌系带位置靠前或舌系带过短,舌头前伸吮吸乳头时,舌系带反复与牙齿摩擦造成的创伤性溃疡。
舌头的活动度与说话有一定关系
有一些宝宝说话不清楚,家长往往会想到是不是舌系带短造成的。的确,舌头的活动度与说话有一定的关系。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与发音有关的结构,看看宝宝发音不清楚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口腔包含了牙齿、舌、嘴唇,在宝宝说话的时候,这三者是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将话说清楚的,有些宝宝由于年龄或发音习惯的问题,在发音时牙齿、舌和唇的配合不协调,或活动障碍,也会造成发音不清楚,通过训练和年龄的增长,会得到改善。
有些宝宝出生时伴有唇颚裂,气流通过口腔和鼻腔的时候出现问题,表现出明显的鼻音,一般手术后配合发音训练会有明显好转。
宝宝语言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宝宝的发音,比如其他发育缺陷的存在,宝宝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周围的环境也会有所影响等。舌系带过短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需要仔细鉴别,否则即使做了手术也不能解决发音不清的问题。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的舌系带有问题或者发音有问题,应先带着宝宝咨询专业的医生,由医生帮助宝宝进行详细的专业检查,再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舌系带手术,什么时候手术。
舌系带过短的诊断,4岁以后才能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婴幼儿时期,舌系带处于发育阶段,可以表现出暂时性的过短现象。据相关的文献指出,婴儿期有一半左右宝宝表现为舌系带短,而到了学龄前期,真正舌系带短的发生率只有7%左右。这是由于随着宝宝的发育,舌系带会逐渐退缩,从而使舌的活动度更大,更加灵活。
舌系带过短的诊断通常到4岁以后才能明确。
如果宝宝实属舌系带过短,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健康,如在2岁前就已造成口腔内创伤性溃疡出现等,及时手术是有必要的。如不严重,可先观察。
如果宝宝仅仅只是“有待观察”的发音问题,建议家长为宝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宝宝说话,随着宝宝逐渐完成语言体系的自我调整,大多数宝宝可以认真良好地和成人开展交流对话。此外,有部分宝宝要到入学后通过学习才能完全纠正发音。
通常情况下,建议4岁半到6岁之间进行舌系带的手术治疗,因为在这一年龄段舌系带过短的诊断比较明确,孩子也能配合医生了,而且对发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此时进行舌系带修整术相对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