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告,近三年主要环境舆情事件涉及江苏、浙江、河南等24个省和京、沪、津三个直辖市,其中苏浙两省为环境污染舆情事件高发地,中部地区以河南为集中爆发区。从时间上来看,2011年的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最高,占三年环境污染舆情事件的66%。在100起样本案例中,污染来源来自工业污染的事件共计87起。
报告认为,近年环境舆情高发的原因主要在于:工业高度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和损伤,处于生态环境问题尤为严重的阶段;公众对生活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公民权利意识增强;部分政府环保部门执法不力、环境法亟待完善以及法律效力不到位。
就2011年的企业环境舆情事件分析,约七成企业在环境污染事件曝光后采取“鸵鸟政策”,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或矢口否认,推卸责任。而一些上市公司等“大”企业态度强势傲慢,反应迟缓,排污屡禁不止。而相关政府部门事前疏于监管,研判不足;事件曝光后,则推诿塞责,沟通能力、信息公开仍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