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财经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菜场“腌腊”老行当
节前生意特别红火
皇甫萍
  腊月是传统的“腌腊季”。每到腊月,菜场里挂着的几百条鳗鲞,让许多上海人“闻到”了昔日过年的味道。一些“恋旧”的上海人仍“守”着过年必备腌腊食品的传统,由此提供了不小商机。

  记者了解到,由于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导致今年腌腊食品价格上涨了一成多,但市民购买的热情不减。昨天在铜川路菜市场,记者遇上了前来水产摊位提鳗鲞的顾先生,“小时候,一闻到鳗鲞的味道,就知道要过年了。”10天前,他在菜场水产商贩钟师傅的摊位上订了一条十几斤的鳗鱼。“去年是24、25元一斤,今年卖到30元一斤了,买上一条鳗鱼要比去年多花七八十元,涨幅不小,但还是预订了。鳗鲞风干后斩开来,放在冰箱里,一部分腌鱼准备自己吃,其余部分打算送人。”

  一些水产摊贩告诉记者,冬至以来,腌鳗鲞的生意就起来了,虽然价钿涨了,但生意依然较旺,有的大摊位一个冬天要“弄”近千条。粗算一下,水产商贩光加工鳗鲞一项一个冬季营业额就在几十万元左右。除了鳗鲞、黄鱼鲞这些水产腌制品外,腊肉、腊肠、火腿、腊鸡、腊鸭等也在菜场的不少摊位上挂满。一些商贩告诉记者,除了上海市民过年必买腌腊食品外,一些在沪外地人也喜欢买来吃,所以腌腊代加工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一到腊月,菜场的鱼摊、肉摊都开设代加工业务。你现在去看看,几乎每个菜场都有加工鳗鲞的,上海人就好这一口。”水产商贩钟师傅如是称。

  一些懂经的市民告诉记者,东海鳗鱼最适合做“鳗鲞”。鳗鲞的好吃,与鳗鱼的品种和加工方法有关系,东海青鳗属于上佳品种,鲜味足,其他品种稍差。

  本报记者  皇甫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节日群文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拍卖指南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2版:财经/百姓沙龙
老“年味”新商机 申城商家赚“年金”
菜场“腌腊”老行当 节前生意特别红火
开车“上路”新花样 假日租赁豪车抢手
过年“穿新衣” 定制服装流行
拜年“压岁钿” 黄金礼品时兴
新民晚报财经周刊B09菜场“腌腊”老行当
节前生意特别红火
2012-01-21 2 2012年01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