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百年重返故里
獐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是沿海滨海平原唯一的野生鹿科动物,更是上海原土著物种,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120多年前,青浦、奉贤等地獐的数量还很多,但随着适合獐生活的林地一点点萎缩,獐也无奈地离开上海远走他乡,上世纪初獐在上海已基本绝迹。
为了让上海的“土著居民”獐重返故里,2007年,上海林业部门启动了“迎獐回家”项目,当年从浙江引进21头成年獐,第二年再引进20头。
50多头宝宝将出生
獐回到上海后的第一个新家安在环城绿带浦东段的华夏公园内,野保站为獐建起了一个5400多平方米、有水源和林地的“獐小区”,对獐进行半散养式的种群繁殖,当年就有獐宝宝降生上海。
2009年,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将12头獐送入滨江森林公园,进行无任何人工干预的、完全散养式的野外生存训练。去年底,滨江森林公园獐群已扩大到25头,两年时间种群数量翻了一倍。此外,野保站还在松江林带林地、南汇滩涂进行了獐的野外放养,目前,居住在上海的獐的数量已超过200头,野保站站长裴恩乐告诉记者:“獐一般都是10月份发情怀孕,第二年三四月份产仔,从目前观察到的母獐怀孕情况看,今年三四月份,至少有50多头獐宝宝降生,獐的数量也将上升到250头以上。”
生活在上海的獐的数量快速增长,既让野保工作者开心,同时又有了新的担忧———獐目前还只是基本适应上海的环境,不可能完全放养到无人管理的林带内。现有的几处“獐小区”,放养的獐数量已达饱和,龙年,獐盼望有“安居房”,有更多的新家园,以迎接50多头即将降生的“龙宝宝”。
“安居房”要求较高
据介绍,目前适应獐居住的“安居房”要求比较高,一是林地的面积越大越好,最好在100公顷以上,相当于10多个人民广场大小;林地里要有水源,水质要好;林地能为獐提供丰富的食物,杂草不仅数量要多,种类也要丰富;林地要有人管理,以防有人偷猎獐。
裴恩乐告诉记者,目前野保站正积极为獐寻找“安居房”,也盼望全社会都来关心獐“住房困难”,为獐建“新家园”,让上海的土著居民不仅重返故里,并且安居乐业,永留上海。
本报记者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