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胖:不只与你有关(上)
◆邸笑非
■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春》,其画中女性身材略显丰腴,可见当时审美倾向
  ◆邸笑非

  在人人都担心胖起来的时候,人类正式进入对肥胖的恐惧时代。“肥胖”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精神恐慌”。

  虽然古埃及人早就将肥胖的病人画在墙壁上,认为胖是一种疾病;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也曾称“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往往胖子比瘦子更多见”;他还号召人们减肥——裸体行走或者奔跑,睡硬板床,以及敞开吃肥肉,饭前锻炼,甚至吃饭的时候最好也不停地晃动。 

  但是其后一千多年中,肥胖却不再被欧洲人所排斥——或许是几次大饥荒、鼠疫,使得整个欧洲人口始终挣扎在生存危机之中,从没有安安稳稳地储存过大量脂肪。对饥饿的恐惧使得人们对脂肪有了特别的感情,因此各种绘画都以描绘女性的丰腴为美,“丰满的妇女更易于生育”“婴儿越胖越健康”等各种概念流行。人们爱脂肪、爱肥肉,从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健康或者不美。 

  直到1800年以前,“肥胖是一种病”这个观念只是少数大夫们的想法和说法。一个例子便是1789年《绅士》杂志写了一个三年没有离开自己的床的胖子,人们为了给他换床单,必须把他用滑车吊起来,而杂志中称他“除了偶有风湿外,非常健康”。胖的小孩在19世纪可能被看作“邪恶的”,但是不会被看作不健康的。 

  然而在18-19世纪,极度肥胖的人并不少见。根据一则记录,1889年,曾有人试图把一个极胖的法国女人送到博览会上展览,但是“八个男人都移不动她,而且她也出不了自己家门”。这是少有的留在历史记录中的胖子,此外可能还有成百上千个胖子留存在乡里的闲言碎语中,更多的则不为人知了。 

  胖子黄金时代之终结 

  对于肥胖的拒斥并不如我们所以为开始于20世纪初,实际上19世纪初,人们对肥胖问题就开始有广泛的讨论。长老会传教士格雷厄姆认为暴食暴饮是一种罪恶,因而提出了一种格雷厄姆食谱,认为食用茶、咖啡、酒、香料都是有罪的,因为这些会引起性欲,提倡喝清水、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面包等高纤维食物。从杂志来看,《哈泼周刊》在19世纪中期就开始包含节食广告和嘲讽胖人的卡通画。 

  肥胖人群的出现和肥胖现象被社会拒斥,都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1780年,蒸汽机发明,大规模运输食物成为可能;1820年,铁路普及,蒸汽船也出现了,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食物运输变得廉价而迅速;1860年代,防腐剂发明,食物可以储存更长时间;1903年反式脂肪酸被发现,大量运用于市售包装食品、餐厅的煎炸食品中,使其保存几个月都不会坏;1890年,超级市场出现,各种各样充满了盐、脂肪和防腐剂的食品也出现了。 

  直到1900年,欧洲和美国诸多大城市有发达的服务业、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极为繁荣的大众消费文化。超市里充斥着琳琅满目的现代消费品——猪肉、牛肉、鸡肉罐头、油炸食物、充斥着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加工食品。 

  中产阶级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最大受益者,但因此也常常被过度肥胖所困扰,因而反肥胖的声音逐渐出现。比如1920年,英国医疗署官员乔治·纽曼爵士将“过度摄入食物,不合理地摄入食物,以及缺乏新鲜空气和锻炼”作为身体状况恶化的原因。他认为很多人摄入太多——他们可怜的肠胃还没有得到片刻的空闲,就又开始吃,以致肠胃被堵塞了。当时的医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怪招以促进肠胃的工作和食物的消化——开着灯睡觉以燃烧脂肪、用烈酒把食物冲下去、食用“醋餐”等等。 

  1908年,法国服装设计师保罗·波烈在伦敦展示了一件再现人体天然姿态的服装。这套衣服选用轻柔的丝绸,使得人体曲线毕现。自诩品位的上层社会的男性和女性开始疯狂追求体态优美,并爱上减肥(的确,追求身体之美不仅仅在于女性,男性也希望获得如希腊雕塑般的健美的身材。因此从开始到最后,他们都是减肥大军的一员)。这种趋势很快传遍了欧洲和美洲大陆。因此人们说,19世纪初是胖子“黄金时代”的终结。 

  1933年《柳叶刀》上登载的文章写道:“如今,节食成了谈论减肥的一种流行语,人们不再说‘去掉多余肥肉’。”减肥的专用词汇的出现,可以看出当时减肥人数不再是少数群体,他们的人数多到已经有了重塑语言体系的能力。 

  BMI令脂肪无可遁形 

  二战爆发后,备受摧残的欧洲物资匮乏,减肥文化暂时消失,政府、营养学家、家庭主妇们都在忙着用不多的定量粮食分配维持日常的健康和消耗,“肥胖”不再是他们担心的问题。医生们也对过度肥胖失去了兴趣,1940到1950年间,欧洲没有人发表关于肥胖问题的文章。在战时和战后的困难时期,减肥产品也从广告中消失了。然而肥胖研究和减肥文化在美国这片新大陆更加繁荣起来:1940年,路易斯·都柏林,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的首席保险精算师正式提出用身高/体重比率,来作为确定肥胖程度的客观公式,这个公式正是今日BMI的前身。而都柏林则在商业利润和科学之间,划下了人类肥胖史上第一道健康体重的界限。 

  医生和健康专家们也开始关注肥胖对健康的影响,195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物理学家约翰·葛夫曼认为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很大,并且发现血液中含有胆固醇的脂蛋白与心脏病有关联。早期研究认为,肥胖和血液脂蛋白有关系。而对高血压、高血脂的研究也证实肥胖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科学家和医生们也加入了“反肥胖”大潮。 

  1972年,安塞尔·基的《慢性病日记》正式将BMI(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其使用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于18至65岁的人来说:BMI在18.5-24.9为正常;BMI在25-30时为超重;BMI超过30则为肥胖。在BMI的精确计量下,科学家可以统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胖子比例,每个人都被规划在一个“胖”或者“不胖”的框架之内,肥胖顿时无所遁形,此时,肥胖已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整个社会津津乐道、指手画脚之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地产新闻
   第A31版:彩票看点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好吃周刊
   第B18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9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20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21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22版:生活之友
   第B23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4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肥胖:不只与你有关(上)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肥胖:不只与你有关(上) 2012-02-09 2 2012年02月09日 星期四